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明賢:從“紅色經典”看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03 08:20:49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邱家和

王明賢

王明賢的藏品

徐匡 草地詩篇

 紅色經典中的“文革美術”是一個異數。“文革”美術史專家王明賢指出,當代藝術作為“文革美術”的叛逆者,與其有特殊的血緣關係。“文革美術”特有的叛逆精神、藝術圖式與語言,都引起了那些著名的當代藝術家的關注,他們的創作無疑受到了“文革美術”的影響,可以説是對此所作的成功轉換。

從當代藝術追溯“紅色經典”

作為“文革”美術史專家,王明賢坦承,他涉足“文革美術”研究,是從研究當代美術史開始。早在“85新潮美術運動”中,他就與高名潞、周彥、舒群、王小劍等一起合作了當代藝術史專著,1988年寫完,1991年命名為《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出版,去年改名《85美術運動》修訂再版。

他透露,引發他回過頭去寫“文革美術”的動因,是與那些著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交談中,看到了“文革美術”與傳統的官方美術的不同:傳統的官方美術強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幾條,僵化、保守、枯燥;“文革美術”卻帶來變革,與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類似,強調對傳統的反叛,對官方美術的消解。

“紅色經典”獨具研究價值

他表示,他主要做研究工作,從研究、寫作需要出發收集相關資料,開始個人的“文革美術”收藏。他認為,紅色美術嚴格地説指1949年到1979年的美術,還應該包括30年代左翼的木刻,與延安文藝座談會後的美術作品。社會主義美術史是20世紀的重要歷史內容,中國的紅色藝術,恰恰是這段歷史的代表。而其中的文革美術史,也是世界美術史的一個很特殊的部分。

今年在紐約的亞洲藝術基金會美術館舉辦了《中國革命與美術》的展覽,展品包括100多件原作,沈嘉蔚參加今年春拍的作品也參展了,參展的還有《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黃河頌》等。展覽表明,“紅色經典”已經引起國際關注。他還透露,他個人收藏中有幾件特別有意思的藏品,如水粉畫與綜合材料的“樣板戲人物造型設計”,既有史料價值,又做得非常精細;還有1967年中國美術館《毛主席革命路線勝利萬歲》美術展展出的“紅衛兵讚”群雕,他收藏的一組相關照片,都參加了紐約的展覽。

紅色經典中的異數

他指出“文革美術”以1972年的全國美展為標誌,前面是紅衛兵美術與工農兵美術,留存較少,當時大多貼在墻上,沒有保存。之後,就逐漸成為官方藝術。他還強調當時的一個特殊背景:美術界掌權的人在文革中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打倒了,讓一些年青的藝術家在紅衛兵運動中脫穎而出,有機會顯露才華。

他認為,“文革美術”的特殊之處至於:既是社會主義藝術史的一部分,又是非常奇怪的變異,有很多偶然的藝術現象,如對“紅、光、亮”的追求,如對符號化的造型與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氣氛的追求,幾乎徹底摧毀了中國美術傳統,建立了一種新的藝術形態。此外,文革初期民間媒介異常發達,官方報紙一時失語,天安門對面墻上的大字報、大標語、大幅宣傳畫,出現了中國美術史上最燦爛的一頁,也是世界美術史上都難得一見的百花齊放。

與當代藝術關係密切

他還強調了“文革美術”對當代藝術的影響。他指出,“85新潮”時期,人們看不到世界名畫原作,也看不到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作品,許多參與新潮美術運動的年輕人只能從“文革美術”中尋找圖像資源。他指出,在一些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如徐冰、黃永砯、蔡國強、王廣義等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文革美術”的明顯影響。

同時,當代藝術又是以“文革美術”的叛逆者出現的。他因此強調了當代藝術家與“文革美術”的血緣關係。他還特別指出,“文革美術”在紅色經典中有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獨有的藝術圖式與語言,這些都引起了那些著名的當代藝術家的關注。他記得,他本人與那幾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都交換過意見,發現他們對文革美術有特殊的看法。他指出,他們的創作無疑受到了“文革美術”的影響,可以説是對此所作的成功轉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