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沒有開幕式的展覽不跌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6 01:36:4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文/謝海

 很多年前,我們美術行業裏突然多了一個行當,叫策展人。原本,策展人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誤解,他們負責調研、創意、決策和實施的工作,這是一個很學術、很累人的活兒。後來,隨著藝術市場的興起和火箭式高速發展,策展人的性質和勢力範圍越來越不靠譜,我們對策展人的理解也變成了:會弄錢的人、人脈關係特好的人、文藝界的兄弟姐妹不跟他混就很難出道的人,至於調研、創意、決策和實施等硬指標反而不重要了。

 當然,不管是好的策展人還是蹩腳的策展人,也不管他們調研、創意、決策和實施的深度如何,最能讓主管部門和投資人直截了當地看到的就是實施。文化項目的實施無非兩條:一是現場感,二是活動後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利益回報。後者一時半會兒是看不到的,所以現場就變成了關鍵。藝術品展覽和歌舞表演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懂的,所以現場感的關鍵的關鍵在於開幕式的SHOW。

 很長時間裏,展覽是一個怪異的遊戲,不管是官方的還是非官方的,它是在展覽之前的一個儀式,像飯前的禱告一樣。以前我做策展人的時候,寫策劃報告一定要突出展覽的意義和目的。後來,策劃報告慢慢地將開幕式流程越寫越誇張,細到受邀來賓的名銜、各位重要來賓在主席臺的位置及講話的講稿和時間長短、主持人的串詞,甚至是來賓的參觀路線、被拍攝的角度等等。當然,這還不包括如何請領導、請嘉賓。希望請來的領導和嘉賓説什麼樣的話、表什麼樣的態等更是“不能説的秘密”。再後來,我決意不再做那些我不願意做的事了,因為在我看來策展人淪為“辦公室主任”對於我多少有一點大材小用。

 為什麼我們還如此矯情地熱衷於搞開幕式呢?因為我們怕領導和投資人不高興——怕他們看不懂,怕他們來了沒事做冷落了他們,還怕媒體人寫不出稿來……所以,現在的展覽告訴我們:主席臺上的嘉賓們基本上就是兩種——不懂藝術的人和比參加展覽的藝術家譜更大一些的人。當然,也順便告訴了平面媒體人在寫報道的時候要一定寫上“某某領導和某某專家學者參觀了本次展覽”句式,視頻媒體在報道時要注意某某領導出鏡不出聲。事實上,誰都知道一個展覽的開幕式辦與不辦和展覽的最終成敗沒有關係。但是,國人要面子,人家有的我不能沒有,巴不得能像奧運會那般把世界各國領導人都請來才罷休。正因為如此,站在開幕式臺前的聽眾會發出感慨:噢,原來這哥們也是一個外行!

 我不反對策展人在推廣展覽的過程中有一些合理的操作,也不是希望所有的展覽都不要辦開幕式,這裡有一個度需要把握,展覽的成敗是靠思路、作品説話的,而不是把所有的能量耗費在開幕式上。比如,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能量去多想想開幕式一結束展廳為什麼門可羅雀?再説,開幕式辦得再牛也牛不過張藝謀。所以,展覽碰上開幕式可辦可不辦的,還是不辦為好。沒有開幕式的展覽不跌份,展覽的作品不好,即便讓2008個人擊缶、2008個弟子抖著竹簡高聲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也沒用。

 過去結婚一定要辦酒席,現在不少年輕人不辦儀式,拿一個小本就住在一起。現在也有不少畫家辦展覽選擇開幕酒會或者乾脆沒有任何儀式。有開幕式的展覽和沒有開幕式的相比,我更喜歡稍顯稚嫩卻誠懇十分的展覽。只要展覽好,不一定都要弄一個什麼嘰嘰歪歪的開幕儀式。很多時候,開幕式除了增加展覽成本外,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功用。説起來很是殘酷,一場展覽的策劃和運作在商業利益挂帥的當下,開幕式註定與藝術無關,這也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

 不做噱頭噱腦的展覽開幕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展覽上還是好辦的。為什麼怪觀眾們把展覽當成社交的場所?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創作出真正讓觀眾愛看的作品,也沒有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創意。展覽最終要讓觀者滿意,否則,開幕式做得再體面,那只能讓極個別人舒服,和展覽的本義相去甚遠。如果展覽的目的只是為了個別人,那是藝術的陰謀,我們這裡所討論的一切都是廢話。(作者係資深策展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