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審美或逐利何去何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3 14:01:47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近年來國內中國畫市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畫家創作積極活躍,海內外藏家蜂擁而至,拍賣場上人聲鼎沸,成交價格節節攀升。然而,在中國畫市場繁榮的背後,卻潛伏著許多有目共睹的隱憂。比如,畫家熱衷炒作,價格泡沫、收藏者投機盛行,迷信著錄,仲介機構宣傳失真,知假販假等,諸多不如意的現狀的釀成,除了可以歸咎於當前藝術市場初級階段的幼稚之外,筆者認為,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畫市場的各方,奉行經濟利益至上,而忽視了中國畫藝術的核心——審美訴求。

    審美訴求本是中國畫的價值核心

    在精神産品中,藝術品處於距物欲最遠的、以審美為核心特徵的超功利層面。儘管在藝術誕生的初期,審美性與實用性融合在一起,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隨著人類物質生産能力的增強和精神需求的豐富,藝術産品會日益擺脫功利因素不斷強化其純粹的審美功能。中國畫的發展史是一部從實用功能向審美功能漸漸演變的歷史。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繪畫形成了三大系統:宮廷繪畫、民間繪畫和文人畫,一般是繼承了傳統卷軸畫形制和傳統文人畫精神的現代中國畫。審美屬性使傳統中國畫的創作和鑒藏,都是基於超乎功利的精神領域,同時,這種超乎功利的創作和鑒藏方式也在不斷醇化著中國畫的獨特文化價值。

    逐利的當代中國畫市場遭遇尷尬

    但是,我們目前的書畫市場正處於特殊階段:一方面,由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時間不長,很多市場觀念、體制尚在完善過程中,沉浸其中的書畫市場也必然帶有幼稚色彩;另一方面,由於新中國建立後三十餘年的計劃經濟模式、書畫創作和收藏完全屬於國家壟斷狀態,在突如其來的經濟大潮衝擊下,創作者、收藏者和仲介者很可能迷失方向從政治功利滑向經濟功利。結果,濃厚的逐利色彩,導致出一系列尷尬問題。

    畫家之本在於畫家純正的創作取向

    畫家的天職,在於用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把自己的高尚審美理想,傾注于作品之中。每一件中國畫精品,都是畫家智慧和心力的結晶。優秀的中國畫家只有具備了深厚的筆墨功夫、高超的技法和苦心鑽研畫外功力,作品才可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推敲。

    在西方成熟的市場體制中,畫家的成名,必須在經過艱苦創作之後,逐步進入高層次畫廊,最終被市場接受和認可。然而在國內,市場頻頻爆出的高價,使一些畫家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不是把精力用於做學問、用於追來高的藝術境界,而是急著奔向市場。一些畫家為了攀比價格、迅速獲利,或者大舉買版面、出畫冊自我炫耀。或者投資開研討會,邀請名人吹捧、惡意包裝炒作,期待名氣大噪之後,漫天要價、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一些畫家為眼前利益大量複製自己,生産小品畫、行畫和套路畫。更有唯利是圖者,為了牟取暴利而製作贗品,不僅喪失畫品,連人品也棄之不顧。畫家在藝術面前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找回“廢紙三千”的藝術追求,才可能挖掘出作品深度,才可能創造出作品的藝術價值。敷衍潦草地應付市場,無疑會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中國畫市場雪上加霜,在購買者喪失了熱情之後,最終受到懲罰將是畫家自己。

    中國畫市場之本在於優秀的畫作,優秀的畫作之本在於優秀的畫家,優秀的畫家之本則在於畫家純正的創作取向。

    多數買家只關注書畫投資的回報率

    在健康的藝術消費流程中,書畫的最終歸宿是收藏者。收藏者的鑒賞、交流、品評,使書畫作品實現了固有的藝術價值。但在當前的中國畫市場,尤其是中國畫拍賣市場中,購買中國畫純粹為觀摩學習、裝飾家居的不多。多數買家是關注于書畫投資的高回報率,希圖用購買中國畫來獲利或保值、增值。

    這種購買動機已經逐漸顯現出巨大危害:其一,目前中國畫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投資者難以對畫家和作品藝術品質作全面了解,難以對市場價格作理性比較和分析,很容易被某些表面假像所迷惑而盲目跟風,或偏聽偏信某些媒體和經紀人鼓惑,購買低俗的行畫、套路畫甚至贗品。其二,目前的書畫市場,存在著很大的價格泡沫。例如,尚處上升期和風格形成期的當代青年畫家,作品價格有的高達幾萬元一平方尺,已超過一些明清名家和已有定論的去世現代名家,這種現象不論從藝術家的成長規律,還是從書畫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分析,都不合情理,違反了正常的收藏規律。其三,投資性市場結構,與當今國內的整體經濟水準和消費水準相悖。國民每人平均年收入水準,是藝術品市場的基礎。事實上,目前中國書畫市場的火熱只是少部分經濟高度發達地區的局部性過熱。這樣,狹小的中國畫市場購買圈,既難以使投資者有更多的機會獲利,也難以造就廣泛普及的大眾基礎。而投資性購買是中國畫市場虛假繁榮的主要原因,同時,虛假的繁榮又為中國畫投資熱推波助瀾,病態的市場很難可持續發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