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10個藝術品份額再次全線漲停。自3月14日以來,持續的漲停行情,幾乎沒有給後來的投資者提供機會。尤其3月11日以來上市的第二批藝術品份額,每日成交金額不足萬元,換手率平均不足0.1%,每日的買盤上聚集著巨量資金。3月17日中午,據《收藏投資導刊》記者初步測算,8個藝術品份額買盤資金量已經超過6億元。而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火爆行情似乎還在繼續,沒有衰退的痕跡。 自3月初以來,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藝術品份額每天的漲幅都超過10%。“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平均換手率超過40%,投機氣氛過於火熱。而其他新發售的藝術品份額,開盤便封在漲停板,成交量稀少,投資者惜售現象明顯。行情的持續火爆已經引發了各界人士的擔憂。這樣的行情可以持續多久?藝術品份額還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這樣的交易模式路在何方? “零和”遊戲 莫做“最大的笨蛋” 參與藝術品份額交易,投資收益源於哪?這是投資者必須明白的問題。金融學中對投資的定義是投資者當期投入一定數額的資金而期望在未來獲得回報,所得回報應該能補償:(1)投資資金被佔用的時間;(2)預期的通貨膨脹率;(3)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我們知道,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屬於流通環節,不存在任何價值增值,投資收益只源於藝術品在時間上的價格評估差異。這樣的結果是,在作品沒有變現之前,整個市場都是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 “最大笨蛋理論”最適合於解釋無理性市場的漲停行為。在這個市場上,“投資”行為的要點是判定“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是贏家。假如沒有下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下家”,那麼你自己就成了最大的笨蛋。一位資本市場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你左右不了市場行情,那你必然處於市場的弱勢地位,即使你現在獲得了收益,但你的合法權益在沒有規範的制度下也得不到保障。 風險甄別 三條“高壓線”不得不察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警示標語,在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網路交易界面上迴圈滾動著,當投資者關注界面上方不斷的漲停行情時,是否對這句警示語有過深層次的思考?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認為,藝術品份額交易的風險跟股票交易的風險類似,投資者買的已不是藝術品,而是“股票”,屬於低進高拋的交易模式,是在虛擬的平台中共同參與的一個遊戲,對投資者來講不能盲目地追漲殺跌。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研究員馬健認為,投資者最需要關注的是藝術品份額的品質風險和估值風險。由於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增加了藝術品的流動性,因此,同一件藝術品在“上市”以後,可以給出更高的估值。但如果估值過高,就像“黃河咆嘯”和“燕塞秋”一樣,遠遠偏離其價值中樞,其投資風險非常之大。除了市場風險外,投資者對政策風險也不得不察。“面向公眾的公開發行,連續競價的交易制度,對權益大量的拆分”,這三條都已經觸及到了證監會的高壓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沒有通過國家批准的情況下,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有可能會被隨時叫停。同時,目前中國産權交易所的專業人才奇缺,文化産權交易所的管理者專業素質有待觀察,在保障機制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投資者的交易風險被放大。3月17日,9時30分至10時30分,天津文交所的10份藝術品份額在正常交易日全部停盤,之前數日,文交所還再次修改了交易規則。由此可見,天津文交所不成熟的操作和缺乏穩定性的交易制度,都對投資者的權益保障存在威脅。加強監管 應該緊隨市場發展天津文交所的監管一直被媒體所詬病,甚至被懷疑借藝術資産圈錢。從金融市場的發展史中,我們知道,任何一項成功的金融創新都需要有相應的監管機製作為保障,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要實現長遠發展,監管機制的完善則必不可少。馬健認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監管的重點是防範“莊家”的惡意炒作。監管的內容應包括3方面:一是監管文交所及其工作人員;二是監管發行代理商;三是監管出具“評估證書”的專家。監管的關鍵是要防範因為資訊不對稱、內幕交易,所導致的侵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監管的主體,應該是獲得中央政府授權,具有獨立監管資格的監管機構。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歸根結底屬於産權交易的範疇。在我國,具備完善産權監管體系的是上海,業內將其稱為上海模式。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上海形成了由經紀人、交易所和第三方監管機構等三位一體的市場體系,實施會員制。上海市政府專門設立了上海市政府産權管理辦公室,對産權交易所進行監管。這套産權交易的監管體系已經發展完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認為,藝術的資本化産品完全可以在産權這個層面進行交易。産權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區別是,産權市場的範疇更大一些,包括證券市場。證券市場是産權市場的高級階段,是標準化的産權市場。標準化的産品放到證券市場上交易,非標準化産品和半標準化産品在産權市場交易,符合國家規定。上海的藝術品份額化産品參照半標準化産品模式,根據産權的方式交易,納入到産權監管體系中。
回歸藝術 莫讓資本玷污藝術推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初衷,是讓更多人參與藝術品投資,分享藝術品增值收益,使金融和文化有機結合,讓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促進文化産業和金融産業的共同發展。但當天津文交所瘋狂上演“漲停”神話時,沈其斌認為,藝術品被份額化之後,嚴格意義上講,與藝術已經沒有關係。它只是一件投資品,成為投資者追逐利益的工具。藝術品被過度份額化之後,會把藝術價值掩蓋,而資本金融價值會被人為地炒作和放大。 藝術品投資者要立足長遠,做長期投資,做藝術家的粉絲,而不是投機客。要把對藝術品的投資當成一個藝術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有美感,有自我欣賞,自我的藝術加工,而不是幻想一夜暴富的過程。可以把資本比作“強盜”,藝術比作“美女”。強盜見到美女,一種是在追求藝術的同時,變成溫文爾雅的紳士;另一種則是去強暴藝術,玷污藝術。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不應偏離藝術價值。 制度透明 應建立科學的評估程式北京華辰拍賣公司董事長甘學軍在談到天津文交所的份額化産品時,認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具有公信力的、透明的評估程式。藝術品在進入交易所時,需要有一個透明的價格評估。既然是金融投資,就應該像股票市場一樣,設計一套價值評估程式,對藝術品的價值評估可能不完全準確,但需要給人以説服力,藝術品上市後的市場反應是另外一回事。這個程式需要透明,需要有從低到高的權威機構,對作品進行層層認定。完善結構 市場層次需要多樣化馬健認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品産權交易模式,需要滿足兩點:一是能夠不斷推出質地優良,具有吸引力的藝術品;二是能夠盡力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保證市場的公平和公正。具體來説,文交所推出的産品,必須能夠滿足投資者各不相同的偏好和需求,這樣才能增加文交所的吸引力和可交易性。文交所應該同時關注三類藝術家的作品,尤其要加大實力派和先鋒派藝術家的發掘力度。因為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人們最感興趣的是“故事性”和“成長性”。功成名就的大師級藝術家如同證券市場上的“藍籌股”,而功力深厚的實力派藝術家作品如同“成長股”,鋒芒畢露的先鋒派藝術家作品則如同“創業板”。在藝術品股市上,只有這三類藝術品股票同時存在,才能真正滿足人們各不相同的需求,才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和諧市場。 穩步前行 一級市場培育需首當其衝將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直接推向公眾,天津的步伐走得確實快了點。和業內人士交流,大部分人都認為,份額化交易應該通過會員來交易,不應該直接面向公眾,這樣太冒進。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無從保障。藝術品份額化産品是一種創新,沒有現成的模式作為參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專家們一致建議這種産品最好先從“産權産品”開始做起,穩步推進,等到市場成熟後時,再向證券化産品方向發展,建立一個像天津這樣受關注的二級市場。這種交易模式需要先從制度成熟的地區開始試驗,比如以國家級的文化産權交易所作為試點,成熟以後再進行推廣,再與金融資本相結合。 大眾參與 基金比份額更靠譜有業內人士認為,就大眾參與藝術品投資來講,目前最好的方式,不是“拆分權益”而是“合”。以私募基金的形式,在專家團隊的管理下投資藝術品。藝術品市場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市場,沒有足夠的眼力和經驗,不可能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這個行業中“交學費”的現象司空見慣。所以,通過基金的形式,購買專業人士的眼力,是大眾參與藝術品投資最靠譜的方式。沈其斌認為,藝術基金是實物交割的一種模式,而份額化交易模式交易的只是虛擬數字。一個是實物的交易,一個是虛擬的股權金融交易,相對而言,藝術品基金對藝術品的增長、培育、保護更有利,而份額化容易導致藝術品價格泡沫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