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湖南省委為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張挂巨幅湘繡《韶山》,邀我去長沙為此繡稿作巨幅油畫《韶山》。借湖南賓館一大廳暫作畫室,畫幅約5米寬2米高(見我作畫照片)。畫成,省委考慮如何致酬,徵求我的意見。我不需任何酬謝,願借貴省一輛車,供我去湖南境內自由賓士半個月,搜盡奇峰打草稿。省委立即答應了,並派了兩位青年畫家(鄧平祥和陳汗青)陪同,一路照顧。如魚入水,我快活極了,我們到過湘西鳳凰、吉首等古老城鎮,三人一同寫生,樂而忘返。聽老鄉説有個張家界風景好,應該去畫。老鄉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和審美,不可全信,因有過幾次令我失望的經驗,但也不願放棄機緣,姑且前去看看。
先到大庸縣。是省委的介紹信及省委派的車,縣委當然十分熱情接待,但他們沒有招待所,安排我們在辦公樓住下。翌日奔向張家界,那是運木材的山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可以走大卡車,我們的小轎車很不便,不時要下車搬開路中的石頭。一路荒禿,無風景可看,我心已涼。近傍晚,轉入一個山谷,忽而滿眼青綠,高峰林立,瞬間換了天地,極目是原始時代的深山叢林。這裡設林場,不多的伐木工人住在幾間工棚式的宿舍裏。我們當然不肯離去了,於是設法同工人們擠著住,連司機要增加四個人的鋪位,還真有些困難。夜晚,很冷,用木柴烤火,大家圍著火聽工人談山中的奇禽異獸。
從抵達時開始,我們不停地跑著進山,突兀的峰巒引人入勝,迷途不知返。我想作大幅水墨,第二天借工人捍麵用的大板作畫板,那板極厚,極重,幾個人幫我抬入山中,我在群山包圍中作了兩幅寫生。日程已緊,我們只停留了兩、三天便出山了,到長沙後我寫了篇短文介紹張家界,發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報》上,題目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家界是一顆風景明珠》。文雖短,卻頗引起關注,因為這是一處新發現。後來張家界開放,火爆,我這篇短文曾作為旅遊指南的首篇,且山中某處被命名為閨門。何日得重遊,張家界領導多次熱情邀請,我竟迄今未能抽暇前去,且待來日。
9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