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旅行

端午節覓清涼幽境 走進廣東四大名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8 11:47:53 | 文章來源: 中國城市旅遊雜誌
【悟道途中拈花微笑——羅浮山】

端午節覓清涼幽境 走進廣東四大名山

有些人有些事雖然素未相識,但早已佔據你心靈的某一個墻隅,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看似偶然,卻在情理之中。初始羅浮山,是在東坡居士的翰墨中,“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羅浮山究竟怎生得不凡,竟然讓一個踏遍萬水千山的風流才子為之銷魂?

與羅浮山“重逢”是因為地理名家徐霞客。那是一個雨打芭蕉的耿耿秋夜,無意間看到了明末東林黨人鄭鄤為黃道周所作的《七言古詩一首贈徐霞客》詩詞寫的跋:“石齋過毗陵,為余言霞客之奇,徒步三千里,訪之墓下。當事者假一郵符,卻弗納。時聞予在羅浮,則又徒步訪羅浮……”。這裡講述了一段非常溫暖而感人的莫逆之交、生死之交的故事。

不一樣的時間裏,卻在同一個空間上,刻錄了讓歲月都自嘆不如的偉人足跡。自那以後,羅浮山的一花一草、一顰一笑盡在我腦海裏來回晃動,開始是斷斷續續的模糊影像,繼而變得愈發真切。

端午節覓清涼幽境 走進廣東四大名山

相傳古時只有羅山,浮山從東海漂移而來,由鐵橋峰相連,故名羅浮山。如此玄的傳説,更加深了我要走進她內心,聆聽她穿越千年而又多姿多彩聲音的決心。羅浮山又名“東樵山”,佛道儒三教在此安然相遇。也許羅浮山本身就是智慧的象徵,如果她並不懂得“求同存異”的法則,那佛道儒三教何以能在這片靈山秀水中和睦相處呢?真正讓其成為道教聖地,還得感謝一個人。東晉鹹和二年(西元327年),葛洪放棄高官厚祿,來到羅浮山創建了東南西北四個庵堂,並在南庵即沖虛古觀修道煉丹,採藥濟世,著書立説。迄今,在葛洪殿裏的神龕兩邊,我們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清代鐫刻上去的楹聯:“神仙忠孝有完人,抱存真,功侔雨地參天,不盡衣裾成蝶化”;“道術儒修無二致,丸泥濟世,澤衍藥池丹灶,可徒遺履認鳧蹤 ”。

端午節覓清涼幽境 走進廣東四大名山

這個地方之所以留下眾多的璀璨墨跡、傳奇故事,豈能少了山水本身的作用,山間的松柏矗立筆直,一如天安門城樓前的哨兵;蕉葉蒼翠欲滴,團團如蒲扇般舒展開來。登高遠眺,各處亭臺樓閣盡在眼簾,若隱若現的寺廟中香煙不絕如縷;俯耳傾聽,碧樹為屏水為琴,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美感。用“江山之助”來形容相信是再合適不過的。旅途中,每去一個新鮮的地方,最吸引我的往往不是那裏可餐的秀色,更因了滲透在秀色背後的那份厚重感。羅浮山承載的道家風骨不能不謂之超凡脫俗,走過這裡的寺廟和觀宇,踏過此處的幽幽芳草地,內心一片澄凈。

   上一頁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