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龍興寺
一生悟道的黃櫱禪師
浙西天池不僅是旅遊勝地,也是佛門聖地。在天池北面,有一座古剎名為“龍興寺”,龍興寺的前身是“慈雲寺”,始建於南梁初年,唐代的崇惠禪師和黃櫱(ni)禪師都曾在此建寺修行。
唐朝中葉,唐代宗推崇道教。那時長安太清宮的道士史華在東明觀前架刀成梯與佛教僧人論法,一時間佛教眾徒無人敢上前應對。在慈雲寺研修佛經的崇惠禪師聽説此事後,千里迢迢趕到長安與史華辯經,並贏得論戰。一旁觀戰的代宗對年輕的崇惠禪師心生喜愛,賜予紫袈裟,將其封為“護國三藏”,慈雲寺也由此改名為“龍興寺”。
這裡有不少故事和傳説
80年後,黃櫱禪師來到這裡。黃櫱禪師又名黃櫱希運,相傳他年輕時求學若渴,四處拜訪名師。關於黃櫱禪師學習的傳説有很多,有一則渡河的故事非常有趣。相傳有一次他到天台山拜謁賢師,途中遇到一名小乘佛教的僧人,兩人結伴而行,黃櫱禪師一路上向僧人談論大乘佛教普度眾生的思想。當兩人來到一條河邊,河水湍急,僧人便提出讓黃櫱禪師背自己過河,黃櫱禪師心生氣憤地説:“各人渡各人的”,説完跳進河裏泅水而過,僧人也跟著跳進了河裏。到了對岸,僧人意味深長地對黃櫱禪師説:“人生就像渡河,你口口聲聲説大乘佛教普度眾生,批評小乘佛教只顧自己修行,可真到危難時刻,你不也是只求自保嗎?”説完哈哈大笑,揚長而去。這件事對黃櫱禪師的觸動極大,也對他後來研習佛法有著積極的影響。
西元841年,唐武宗繼位,隨後掀起了一場廢佛運動,黃櫱禪師從此隱居在龍興寺著書立説,寫下了《宛陵錄》和《傳心法要》。後來武宗駕崩,宣宗繼位,黃櫱禪師便立即帶領信徒擴建龍興寺。因龍興寺緊靠天池,傳説重修廟宇時,鑿刻房樑的木屑紛紛飄落進天池,化作了一條條鮮活的魚兒。
天池
僧人以廟為家,對黃櫱禪師來説,龍興寺便是他的家。但儘管清修多年,他仍然十分惦記自己的母親。50歲那年,他雲遊之際忍不住回鄉探望。母親因思念兒子早已哭瞎了雙眼,為了能打聽兒子的消息,母親在家門外擺了一個茶鋪招待過往的僧人。黃櫱禪師來到茶鋪,他沒有告訴母親自己就是她朝思夜想的兒子。為了讓母親寬心,喝茶之際他向母親講述了佛陀出家的故事。見過母親後,黃櫱禪師準備繼續雲遊,誰知出門時鄰居認出了他並告訴了他的母親,母親知道後幾近瘋狂,便緊追了出去,一直追到河邊。
此時黃櫱禪師已乘船到了河對岸,母親情急之下跳進河裏想遊到對岸,可不幸溺水身亡。悲痛的黃櫱禪師因此寫下“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的偈語。此後他繼續在龍興寺研習佛法,並開創了禪風臨濟宗,臨濟宗的思想對後來的禪宗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今,龍興寺早已頹塌,只留有一片遺跡,與天池中那些木屑化成的小魚一同訴説著佛家的禪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