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增生中法媒體藝術交流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23 10:39: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此次媒體藝術展覽,中法兩國近30多位藝術家參與,其中包括中國最早涉及數字媒體和錄影裝置的藝術家胡介鳴,獨立數位多媒體藝術家杜震君,引領當代華人新媒體藝術風潮的林俊廷,來自台灣擅長聲音及空間裝置的姚仲涵及新一代聲音藝術家王仲堃,還有法國新媒體藝術代表人物: Felicie d’Estienne d’Orves(菲利斯·德絲蒂尼·德奧文),Antoine Schmitt(安托尼·施密特),Pierrick Sorin(皮耶瑞克·索林)等人。除此之外,還有藝術教育者的劉毅和他的學生們。而眾多參展人的經歷也凸顯出媒體藝術家跨界的特質:Pierrick Sorin身為藝術家也身為電視錄影製作人;France Cadet(法蘭絲·卡德)精通數字與器械人技術;徐文愷兼具電腦視覺程式設計師的身份;新銳藝術團體Scenoscosme(旋諾高斯汶)也由不同領域的成員組成,而Felicie d’Estienne d’Orves則擅長利用新技術、透視法和雕塑進行創作。另一方面,參展藝術家的年齡、資質構成也相對豐富。兩位策展人一致希望通過選擇不同代際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盡可能地反映中法兩國媒體藝術的發展情況。

圍繞“感知增生”這一主題,每一位參展藝術家透過作品呈現了他們對於持續中“媒體變革”的洞察與思考,以及這一深刻變革下可能發生的人體機能感知部分發生重構的想像與表現。“增生”作為生物學術語,原指細胞通過分裂繁殖而數目增多的現象,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好的生理性增生,也有可能是不好的病理性增生。那“感知”究竟將發生怎樣的“增生”呢?會以怎樣的方式、朝著怎樣的方向分裂延續呢?而增生的改變又將如何廣泛影響藝術創造呢?

法國媒體藝術早在上世紀後期便陸續涌現出活躍的跨界創作者。相較它國,法國媒體藝術活動始終與戲劇、表演、音樂、文學等傳統文藝領域間保持著有效的互饋機制。從而使法國媒體藝術作品中存在獨特而細微的敘述方式,與各種應用技術之間産生關係,再比如創作者受科學技術啟發而對於科學想像與形式轉換之間的興趣…等特質。而在此次展覽中將予以呈現:Pierrick Sorin糅合全息技術創作了“光學劇場”——《迷你全息劇場之偉大的科學發明》以視覺魔幻劇場秀,給觀眾視聽新體驗;Felicie d’Estienne d’Orves也以鋁制裝置結合錄影創作作品《鑼》,色彩斑斕的光之鑼,隨著持續而強烈的音波震蕩,在有形若無形之間産生催眠的效果,一種對於宇宙的自然親近和受作品激發的情感混合在了一起;Grégory Chatonsky(格雷戈裏·夏通斯基)的作品《與中國一起舞蹈》對應著中國股票交易市場的實時訊息。作品畫面中弗雷德·阿斯泰爾(著名舞者、流行音樂人)隨著股市的節奏翩翩起舞:變化無常的市場中,買賣波動越是劇烈,他的舞步就越流暢。

中國的新媒體藝術發展大約始於上世紀80、90年代錄影藝術發展之際,並逐漸向其他媒介延伸,觀念上受歐美新媒體藝術先驅很大影響。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新媒體藝術家也在不斷地結合中國本土現況,對於媒體藝術多線索的發展模式與現狀進行反思……胡介鳴的單頻錄影作品《來自建築內部》正式通過中西建築,與中西音樂之間的相互覆蓋、交替、對抗等拉鋸狀態,産生出一系列戲劇性的效果;鄭雲瀚的綜合材料裝置作品《普洱咖啡》則是綜合了中國的普洱茶和西方的咖啡,以對兩個來自不同地域日常物品的追溯,回望文化與文明;而徐文愷則試圖借助電腦衍生動態影像裝置《道恩燈塔水母》展現迄今已知的唯一能在性成熟後重返幼年期的多細胞生物的神秘自然現象,以探討維度的永恒性,及存在與消亡之間的關係……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