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1-07-02~2011-07-10
開幕酒會:2011-07-01 16:00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
在開始進行“西藏”系列的創作之前,鎖鈞像很多藝術家一樣,嘗試過各種各樣的題材。在他生活的城市中,他探索著,風景、普通人或者生活,直到他痛苦的發現,這裡沒有他想要的靈魂。直到他2001年遇到“西藏”,他才在這裡找到了自己遍尋不見的激情和嚮往,也才將靈魂與繪畫鑲嵌相合起來。初見“西藏”,與大多數人一樣,鎖鈞感受到的是神秘和遐想,異域的風情讓他不自覺的靠近。接觸的多了,寺廟僧人與普通藏民的生活走進了他的視線,他發現西藏最吸引人的不是那旖旎的絢爛的景象,而是那兒的人們。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忍受著各種嚴酷的環境和天氣,堅韌不拔,他們不卑不亢,平和安靜的守著那片近乎純凈的土地。這一切讓鎖鈞著迷,他們身上獨有的那種特質讓鎖鈞敬畏,直接碰觸到他的內心深處,他告訴自己,就是這個了,就是這種感動和尊敬了,找到了。
於是,鎖鈞開始虔誠的拿起筆開始畫“西藏”,這一畫,就是十年。如此長時間的堅持,鎖鈞對於“西藏”的堅持和熱愛卻不曾改變,十年的反覆塗抹,帶來的也並不是反覆和重疊,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前進和改變。問他為什麼會堅持那麼久,鎖鈞説是那種對藏民的感情支援讓他孜孜不倦的畫著,這種感情驅使著他努力。是的,他提到的是“藏民”,而不僅僅是“西藏”,他的畫中出現的也不僅僅是西藏的景色,更多的是藏民們,西藏的美景在這裡反倒成了陪襯。風景也許是亙古不變的迴圈,但是對人的深入和發現卻是在不停的進行和變化著的,這樣的變化引導著鎖鈞作品十年來的變化。進藏次數一次次的增多,鎖鈞對藏民們的認識、藏民們對鎖鈞的影響也在不停的深入和具體化著。也正是如此,鎖鈞下筆時對藏民表情的琢磨也由遲疑變得越發確定起來。藏民們臉上帶著安寧的神情,不大喜,無大悲,淡漠的出現在鎖鈞的畫布上。鎖鈞對此的解釋是,在多年的生活觀察中,他發現藏民早已與環境合二為一,成為精神上與自然相通的人,從他們的眼睛裏看到的是虔誠、平和和木然。鎖鈞希望觀者能從他的畫中體會到藏人們的那一份從容和淡定,能夠學會在自己的環境中平靜下來,審視自己的慾望,平息這些慾望帶來的焦慮和狂躁。
是的,當我們靜下心來看鎖鈞的這些作品的時候,最吸引我們的反而不是他卓越質樸的畫功,而是畫面上藏民們的眼神和表情。那眼神是直看到你心底的震動,那種眼神仿佛洞悉一切,看穿你的全部,但是又帶著這樣那樣的漠然,告訴你那些所謂的在乎和追求不過是自尋煩惱和欺騙,讓我們反思,我們多久沒有傾聽過自己的心,沒有時間去看一眼周圍的人和事物,我們在匆匆忙忙的追尋中浪費了生命,也錯過了本該美麗的一切。我們常常會説,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是深入人心、引人深思的,但是我們卻也常常會忘記這樣的標準,忘記了最讓人心動的作品是應該靜下心來欣賞的。我們忽略了很多,但我們還要忽略鎖鈞筆下的那些美麗嗎?
所以,現在,停下腳步,聽我們的眼睛和心告訴我們關於鎖鈞畫筆下藏民的故事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