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系列
白蓮系列
在文革中長大,文化被革去了,活著就像是在涸轍中的魚,空張著嘴,呼吸進燥熱的空氣,卻沒有水。精神是乾渴的。 七八歲時在太原市迎澤公園的一灘野水中,我第一次看到荷花,驚訝得目瞪口呆。跑回家去拿了紙筆,細心地描摹下它的形態,那是我畫荷花之始。四十年嘗試各種風格技法。此為“白蓮系列”。
風氣完密系列
吳偉業《梅村家藏稿》有記:“余少時得交天下士,以為三晉者河岳之奧區也。太行王屋之交風氣完密,必有鉅儒偉人魁壘沉塞者出乎其間。”初聽似為風水先生之言,再思之並總結平生遊歷所見,什麼樣水土養什麼樣人,也確有道理。
正象吃母親做的飯長大,後來吃遍天下美味,還會想母親的家常飯。久居海外,骨子裏我還是三晉之人。身遊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心裏卻總揣著童年記憶中的荒山野嶺。從2004年開始用墨和中國畫顏料,以及自製的核桃墨,加丙稀等,試驗一種新的畫法,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亦中亦西,亦古亦今。中間擱置思考,直到近期又加工成型。這組小型作品紀錄了我的思路。曰“風氣完密”。
關於傳統
大學裏,我的專業是中國古典文學。書法繪畫都是自修的,沒有進過藝術學院。從文學書法入手到繪畫,是很傳統的路子。在美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相互交流,共同辦展。我們的作品自然區別很大。多數人對中國藝術家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背景深感羨慕。確實的,在國際舞臺上,它有著獨特的風格,語言和魅力。從觀眾的反應裏,我更加意識到保持和發揚傳統的可貴性。
醞釀討論今日美術館的展覽時,不清楚來這裡的觀眾會怎麼看我的作品,很多人是不是希望看到更前衛的藝術?抱著嘗試的心情來。
賀得森河系列
紐約賀得森河的西岸陡立著一堵石壁,從河面拔起,高度從107米到168米之間,南北向綿延約32公里,正對著我們居住的小鎮。遠望之顏色呈棕灰色,如銅墻鐵壁,挺拔雄偉。這種地貌大約形成于兩億年前。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美軍曾借此地理形式抵禦英軍,又增添了些歷史背景。我向來喜歡石與水的組合。一剛一柔,一如銅似鐵,一光滑如絲。河的一段有幾公里長的蘆葦叢,時而劃小船在兩米多高的蘆葦間尋徑穿行,折蘆為筆,以水墨追摹鐵壁身影,河上白帆。遂有“賀得森河系列”。
河上漂流
美國西南四州采風,聖約翰河上,乘一隻橡皮船順流而下,夾岸的陡峭石崖,色彩和肌理多種多樣,瞬息即變,凝神專注,唯恐錯過攝人心魄的景致。時而平緩,時而急流險灘,幾十公里的漂流,做了幾十幅速寫,拍了上百張照片。漂流時忘了在什麼國家?只知道是在大自然當中,峽谷形成時,還沒有人類,更沒有國家。回到畫室,速寫本放在一旁,一時沒有動筆整理。那感受太強悍,無法一下子理清,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幾年後,隨手畫來,發現只有船的形制和人的穿著給人點線索,筆墨之下時空可以隨之轉換。可以是聖約翰河,可以是越南,可以是昨天,可以是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