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視覺/ 繪畫/ 活動資訊 打 印 文 章



香港創意——現代水墨畫境(圖)




圖:林天行的水墨畫作品

    二十世紀的來臨,揭開了中國現代水墨的序幕。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等畫家,在傳承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突破了傳統國畫因循摹古的桎梏,開創了新的局面。另一方面,從西洋諸國,特別是法國等歐洲國家擷取養分的畫家如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也開創了另一途徑。他們首先從西畫入手,其後回歸水墨畫,締造了新的面目,具有強烈寫實意味。他們也投身於藝術教育,影響深遠,對後來新中國的寫實和具有社會性的繪畫奠下基石。另一個主流是以廣東的「二高一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為首,日後被稱為「嶺南派」所開創的新局面。他們從東洋繪畫借鏡,間接引入東洋畫法和西方美術理論、技巧,在繪畫理論和畫風上有所創新,主張任何題材均可入畫,並引入遠近、層次、陰陽等技巧,併為繪畫注入社會和教育功能。嶺南畫派與傳統畫家的激烈論辯,更是具有啟發性和指向性。

    一九四九年後,中國現代藝術潮流發展的路向發生了改變。內地畫家受到政治主導的影響,其繪畫偏重於政治和宣傳教育的意識形態,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獨立個性未免受到掣肘。再者,在七十年代以前,中國大陸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畫家們也較少機會接觸到西方隨時代而急劇變遷、迭有興替的各種藝術主義和潮流。但有大量藝術家流播香港、台灣兩地。香港雖居於港英政府統治之下,但當局對藝術是採取了自由放任,任其自行發展的政策。因此承襲著嶺南畫派風格的趙少昂、楊善深;繼承傳統國畫風格的顧青瑤、唐鴻、萬一鵬、彭襲明、張碧寒、李研山等各自表述,也吸引了不少門人學生。未排除傳統風格,而又灌注入現代寫實氣息的畫家如林建同、任真漢,鄭家鎮,陸無涯,吳孤鴻等也各自從其背景淵源發展,發展出具備個人面目的畫風。

    經歷了五十年代的穩固期,新的藝術探索開始在五十年代晚期出現。文樓、王無邪等組成的現代文學美術協會在五十年代晚期成立。這些藝術家探索西方藝術潮流、嘗試各種物料的藝術媒介創作。事實上,這些畫家或在藝術生涯前期涉獵水墨畫;又或在其中、晚期轉向水墨畫創作。一九五七年新亞書院成立藝術系,由陳士文主持係務,其後並吸納了丁衍庸、蕭立聲等水墨畫家。一九五八年,香港藝術家協會成立,會員包括水墨畫家呂壽琨、水彩畫及油畫家鄺耀鼎和英國畫家白連等,啟動及真正能稱為「香港藝術」的開始。然而可以詮釋為「現代」的水墨畫運動,卻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始行成長。

    畫家呂壽琨自廣州遷來,自少便受其為水墨畫家、兼具開放精神的父親呂燦銘的教導。他來港後,以業餘身份從事水墨畫創作。呂壽琨對傳統畫風和筆墨技巧鑽研甚深。然而呂氏深具創新精神,也接觸到西方美學的觀念,在其中晚期轉向半抽象和抽象化的風格,開創了嶄新的現代水墨畫風。他結合了儒、釋、道的哲學思想,變化中國傳統國畫的筆墨語言和利用西方抽象主義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晚期發展出別樹一幟的禪畫。其同行者和學生包括王無邪、靳埭強、梁巨廷、鄭維國、周綠雲、吳耀忠等嘗試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探索方法,形成了具有香港特質的「新水墨運動」。

    另一位對香港當代水墨影響殊深者為劉國松。早在五十年代晚期,他便與顧福生、楊英風、謝裏法、莊喆等在台灣倡導現代藝術,並創立「五月畫會」,七○年代初來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劉氏能言善辯,積極推動水墨現代化,曾著作專文多篇,提出水墨畫革新思維的多種主張。尤其是在技巧創新方面作出探索。他主張「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在水墨現代化和藝術教育方面,扮演了積極角色 時遷地易,無疑也影響到藝術家的創作路向。不少藝術家遷移香港後,也轉而從本地山水中尋求創作素材。本屬於傳統畫家,又是廣州國畫研究會的中堅分子黃般若,畫家林建同、萬一鵬、彭襲明、梁伯譽等在其穩固的傳統基礎上,也繪畫了不少以香港山水為題材的作品;而吳孤鴻、陸無涯、鄭家鎮則以寫實手法,細緻觀摩現實景物而描畫具有本地特色的風土人情,殊具個性。

    沿著這幾條主線發展,到了八、九十年代,畫家們大多已不受某宗某派的局限,並能融會多種媒介和潮流風格,締造了具備香港本質的現代水墨。今次展覽中參展的畫家作品,大體上能反映了這種多元化的水墨語境。受到呂壽琨理論和風格啟發的多位畫家,如王無邪、周綠雲、梁巨廷、靳埭強等各有其個性風格。王無邪早年將平面設計與水墨技巧混合,具有畫面分割的設計意味,後更從事油畫的結合電腦創作。近年來發展出嶄新面目。梁巨廷早年受到西方多種風格和媒體影響,如版畫、硬邊繪畫、設計等,近年來嘗試不同技巧和風格的糅合,如利用移印,裝置等藝術語言,營造出別具面目的當代水墨效果。周綠雲從早年暗鬱畫面,類似人體細胞和星體符記,表現內心世界的風格轉易到近年來風格率放、色彩鮮明,反映著旺盛生命力和開朗心境。靳埭強多年來以設計入畫,近年來在這方面更上層樓,繪畫富於哲學思維。潘振華專注于變化筆墨,風格自然清新,展示了當代水墨的多元發展。

    劉國松雖于九十年代退休,返回台灣發展,但受其啟發的多位學生們秉承老師的創新風格,鑽研和推廣現代水墨,多位畫家如展中的陳成球、梁棟材、劉金芝、李君毅、陳君立、鍾立昆,以及早逝的畫家郭漢深等,積極從事創作,特別是在水墨技巧,畫面表現形式和題材元素方面作出種種新嘗試。

   另一個當代香港水墨的發展是源於內地的畫家,包括方召、熊海、李虛白、林天行、沈平等。方召受到趙少昂、張大千、錢松嵒等影響,卻以豪邁放逸,如同草書的用筆和大膽設色,描畫祖國山河,體現了她對祖國人民生活的關懷。熊海與李虛白傳承傳統,卻能變化出一己風貌。他們的畫風和題材展示了強烈的社會意識,在當代水墨畫境中別開蹊徑。土生土長的畫家,也有不少是可以歸入由西而東的發展路向。夏碧泉自學有成,早年從事版畫、雕塑,近年來嘗試水墨創作,以文字符號加入不拘一格的繪畫風格,自成局面。郭孟浩是最早將行為藝術帶入香港藝壇的藝術家,他並非專注從事水墨創作,但其以水墨表達的書法文字、青蛙符記、線條語言和配合相片拼貼,並以三維形式呈現,實可視作水墨裝置作品。朱興華本從事西畫創作,但也加入水墨滲染和線條技巧,並繪畫現代生活和眾生諸相,透視了畫家對現代生活的細微觀察和感受。李東強、馬桂順等則將版畫技術與水墨結合,發展具有個性的藝術面目,這批畫家呈示了除由呂壽琨、劉國松兩位大師啟廸的發展路向外的多元化水墨畫境。

    當代水墨在香港的發展,其實是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放諸中國水墨畫發展上,應佔有重要地位。但多年以來,有關香港水墨畫的專著、文章和研究,多散見於報章,展覽圖冊、期刊中。較專門的研究,也只有李鑄晉、王無邪、李君毅等的專著。多位大師的文獻如呂壽琨的教學文稿藏于呂氏家族和香港藝術館,劉國松的理論著作集于其多本圖錄和畫家手上,林建同的文章著作副本已捐于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也藏有不少趙少昂、楊善深的資料。要真正地研究和推動香港現代水墨,綜合集中有關文獻資料是一個重要前題。在計劃中世界級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有成立「水墨博物館」的芻議。水墨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現代水墨日益受到國際重視,而有關研究在近年來也日益蓬勃。深圳畫院已有成立水墨數據庫的計劃,並舉行多次水墨畫雙年展。有鋻於此,香港作為現代水墨的前哨站,更應責無旁貸,應成立水墨畫庫和籌劃國際性的水墨大展,令其成為中國當代水墨的重鎮。

    今次「當代香港水墨大展」,概括地反映了香港水墨的典型風格,也是推動香港水墨的一個主動活動,並配合反映香港藝術最新面目的「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2005」,更是別有意義。本人深切期望香港的公、私機構能在將來舉辦更大規模和全面性的國際水墨畫大展,令香港成為國際性的中國水墨畫中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2-2 15:34:42 | 文章來源: 中華美術網

打 印 文 章  收 藏  頂 端
加入我們的郵件列表

   
您的留言
您的稱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