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蜃景”當代中國博物館建築的十二種呈現即將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7 12:54:03 | 文章來源: 視覺同盟


  開幕時間:2013年5月17日,18:00,星期五

展期:2013年5月18日 - 2013年7月18日

場館:上海當代藝術館3樓|亞砌文化飛行館

藝術家:劉家琨,都市實踐(劉曉都/王輝/孟岩),原作設計(章明/張姿),集合設計(卜冰)/ 柴濤,高目設計(張佳晶/黃巍),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歷史保護研究院中國大型城市實驗室(傑弗瑞·約翰遜/卓·佛羅倫斯)/SLAB(傑佛瑞·約翰遜/吉爾·萊克納),俞挺,袁烽,致正建築(張斌 / 周蔚)/阿克米星(莊慎),馮路/劉宇揚,未知博物館,沈忠海

策展人:章明,卜冰,張佳晶

主辦單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ARCH!CHOKE亞砌文化

博物館建築在呈現景象之餘自身也往往成為城市的景象,這形成了一種複雜的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景象在疊加中模糊並形成光暈,在饑渴消費景象的現代社會中,這些帶著光暈的博物館就不可避免成為被賦予神聖意義的物體而非場所而得到崇拜,建築師也往往以博物館建築的設計機遇為榮。

與中國迅猛的城市發展速度同步,近年來博物館建築同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各地被建造,其中不乏優秀之作。但正是這樣一種近乎瘋狂的規模與數量讓我們感到難以在這裡用一種傳統的建築展覽方式去表現這個話題,我們或許可以通過模型,照片,圖紙去呈現其中一鱗半爪,卻不足以探討這個宏大景象背後的深層問題:博物館建造與使用、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域、呈現與觀察、事件性與日常性。。。

所以,在這次展覽中,我們試圖呈現而非再現,讓十二組建築師或藝術家以博物館為題,用泛視覺藝術的方式,以自己的角度去重新表述博物館建築。

章明與張姿的大型模型裝置作品直切展覽主題,以兩組截然不同的博物館類型:“大的和小的”,並置呈現而建立張力體系,既反思其一端的聖殿情結,亦質疑另一端對個人表述的迷戀。

展覽中有兩組作品以本次展覽的主場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為題材創作,張佳晶將博物館建築連續剖切以去除“建築的傲慢”,卜冰與柴濤的視頻組合裝置則混合了博物館內外多角度視角的錄影與監控鏡頭,嘗試反轉博物館參觀中的看與被看關係。

馮路與劉宇揚通過網路平臺向建築師徵集了大量未建成的博物館建築模型。線上與現場的同步展示,以及微網志等網路媒體上的討論回饋共同構成了這件作品。

建築師都市實踐與劉家琨在這次展覽中都展示了各自的博物館建築作品。都市實踐在展廳現場重構了他們所追求的“最大包容性的公共空間”;劉家琨則以迴圈播放的兩段錄影資料介紹了他的兩個博物館作品。

Jeffery Johnson領導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大型城市實驗室團隊的作品直觀展現了令人驚訝的建造規模與形態多樣性,這幅作品來自於他們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當代中國博物館建築的研究工作,他們以冷靜的視角在中國瘋狂的建造活動中尋找或許能夠影響全球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勢或新榜樣。

未知博物館是一個對制度化博物館持續展開批判與反思的藝術家團體,他們這次的作品借畫計劃討論的是如何幫助藝術從博物館走入私人空間領域。

袁烽的作品未來博物館的全息蜃景討論了時空維度的可能性,利用最前沿的全息投影技術嘗試呈現多維空間存在的狀態。俞挺以折射的鏡面呈現出的扭曲景象質疑文化建構中所謂正見或偏見的不可避免的主觀性。

沈忠海以職業攝影師身份記錄了外灘美術館的建設全過程,但在工作同時他也捕捉了美術館內外各種鮮活的人物活動。在他看來對後者的記錄與前者同樣重要:不同階層的活動共同構成了真實而矛盾的當代都市歷史。

致正設計工作室與阿克米星建築事務所的作品飛行館一號是亞砌文化飛行建造計劃的啟動項目,也是本次展覽中唯一一個外場作品。博物館與公共空間行為的關係將是這個作品的核心看點。

我們期待透過這個展覽能夠引發更加積極深刻的批判態度,而不是對建造太快太多的簡單膚淺的批評抱怨。我們承認高速大規模的建造活動對建築師而言是挑戰更是一種難得的創作機遇,同樣,我們期待這樣的大規模建造現象也能夠給建築師,知識界,以至廣泛大眾帶來深度思考的機遇。透過這幅宏大絢麗的蜃景,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擁有著什麼,將得到什麼,這將是我們呈現這個展覽的最大收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