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文字庫産業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難:中文字體産權保護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字體設計公司少,設計從業人員不足……如何讓中文字體設計與應用擁有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讓漢字在資訊化的今天以電腦字體形式更好地延續下去?日前,在由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中央美術學院共同承辦的“中國語境·中文字體設計與應用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業內專家學者,就當前字體字庫行業的應用及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探討。
字體設計人才凋零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書寫字體,書寫介質從龜甲、獸骨到青銅器,再到竹簡、草紙,現在已進入電腦和網路時代。電腦字庫為字體的創新和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資訊時代更需要字體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網際網路、廣告設計等各行各業都在呼喚更多新字體的出現。
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總裁楊斌説,近期舉辦的第六屆“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共收到來自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參賽作品3257份,參賽作品數量是歷屆大賽中最多的一次。儘管如此,字體行業仍面臨著人才凋零的現實:資訊時代,由於人們在中文字體産權保護方面的意識尚不強烈、國家在中文字體産權保護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致使字體設計企業逐漸減少,學設計的人雖多,但願意做字體設計的人很少;由於字體行業待遇低,之前做字體設計的優秀人才也隨著行業的低迷紛紛轉行……目前我國字體設計公司不足5家,全國字體設計從業人員不超過500人。
應用市場不容樂觀
據介紹,20世紀60年代,根據漢字形體演變規律和社會應用需要,我國對漢字字形進行了整理,為漢字的規範與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字形的規範化與字體品種的多樣化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既要保證漢字字形符合相關規範,又要給漢字字體的創新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漢字字體創新,不僅僅是字體形式的創新,更是其現實應用表現形式的創新。落地應用,看似是將文化商業化,實則推動了漢字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一些業界專家表示,字體需要市場,而市場表現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字體設計的進程。
當前,我國國內字體應用市場並不樂觀。據統計,南韓字庫行業年收入3000萬美元;日本森澤公司字庫年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美國字庫企業蒙納公司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而在我國,字庫廠商因為盜版還在為生存掙扎。殘酷的數據不止於此,除了盜版猖獗、社會關注度低,再加上使用者的認知偏差,造成國內中文字體設計艱難前行。“保持漢字字體創新,重視字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運作問題,更是牽動著文化發展的社會化問題。而解決這種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尚需要整條産業鏈上的每一環以及行業決策者的共同努力。”幾位業界專家表示。
與國外相比存在差距
業界專家學者認為,在字體設計發展上,中國與日韓、歐美等國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例如,日本有20余家頗具規模的字體設計公司,而我國現在包括方正在內只有四五家,在設計和生産能力上存在明顯差距。目前,我國共設計出400余種印刷字體,而日本則有近3000種。
如何讓字體設計行業走出發展困局,成為擺在業界人士及相關部門面前的一個課題。有專家表示,雖然很難,但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相信中文字體的設計和使用環境會越來越好。
“雖然現在有點艱難,但我們相信,中文字體設計的明天會非常美好,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楊斌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