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北美校車借鑒裝甲車設計 半世紀前已出臺法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9 10:51:16 | 文章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北美校車設計安全



北美校車的安全佳話,是由一整套體系所支援、保證的,而不僅僅是買或改一輛結實的校車就能萬事大吉

近日,一些中國網友瘋傳美國校車PK悍馬完勝的新聞圖片,甚至有不少人説“北美校車比裝甲車還堅固”、“撞毀悍馬輕而易舉”,其實,這多少是誇大其辭。

就在11月16日,一輛校車在加拿大西部卑詩省內陸山區的阿爾托納郊區撞上一輛大型卡車,儘管後者已經剎車,校車車頭也依然撞成全毀,兩車司機和一名女生重傷,另一名女生輕傷,若非當地人煙稀少,校車上學生寥寥無幾,後果恐更嚴重。正如一位曾開過校車的汽車教練所言,再結實的汽車也還是汽車,真正提高安全系數的辦法是避撞,而非耐撞。

縱觀美國和加拿大的“校車安全史”,值得借鑒的關鍵在於,保障中小學生出行安全的不只是裝備精良的“彪悍”校車,還需一整套以學生安全為出發點的交通法規和配套措施。

耐撞:關鍵部位借鑒裝甲車防護原理

的確,北美校車實在太經典了,那寬大的車體,結識的車身,黃黑相間的經典顏色,和傳説中的“神氣霸道”,都讓北美校車成為神話一般的存在。

其實校車最早並不誕生於北美,甚至一開始也並不是校車,而是誕生於1837年的英國,是一種用郵政馬車改裝的大型馬車,其顏色也沿用了郵政馬車流行的大紅色,現代校車的幾個關鍵特點:有醒目的涂裝標誌;停車時有警告其他車輛停駛避讓的信號;每人一個座位,沒有站席,以確保乘車者安全;在車的後部有應急出口,方便遭遇事故、車門被堵死後學生迅速撤離,等等,在那個時代就已基本具備。

1908年,美國汽車大亨福特發明瞭著名的福特T型車,這種車從小型家用車到大型客車一應俱全,其中的大型車,很快成為校車的首選,如今雖然校車已更新換代了不知多少代,但“骨架”卻仍是從T型車一脈相承的。

和歐洲國家不同,北美校車從一開始就不太像普通的大客車,而是尖頭、發動機前置,底盤很高,長相酷似馱著個大客車車廂的大卡車,這樣的造型雖然看上去有些“傻大黑粗”,卻可以有效緩衝正面衝撞對校車産生的衝擊力,並減少側面擦碰給車體造成的傷害。

自上世紀30年代起,北美校車兩側開始加裝金屬防護軌;60年代起,校車被要求在幾個關鍵脆弱部位加裝金屬加固件,這是借鑒了裝甲車輛的要害防護原理;80年代起,許多州的校車開始在頂層和底層改裝雙層車體,進一步加強車輛的防撞性。此外,北美校車都是柴油車型,柴油燃點比汽油高,這也多少提升了其安全系數。

一系列加固措施,令北美校車在一旦遭遇衝撞等車禍意外時,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傷亡率比普通客車要小得多。一旦被撞,從結構上盡可能確保減少傷亡,便於救生和逃脫,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點上,號稱“全球校車安全系數最高”的加拿大,是做得最細緻的。

加拿大法律規定,所有校車供學生乘坐的座位必須全部配備安全帶,且自2006年4月1日起,每一輛新建校車必須配備2到8個有安全座椅固定扣的座位,以方便體重未滿18公斤的學生乘坐校車加裝安全座椅。

避撞:半世紀前出臺“校車優先”交規

在避撞方面,北美校車也同樣煞費苦心,且起步很早。經典的黃黑車身,就是科學研究的成果應用。

1939年4月,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弗蘭克·克裏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原先北美校車普遍採用的墨綠色車身不適合北美校車的顏色需要,而應改成黃黑相間,理由是校車活動主要在清晨和黃昏,而在這個時候北美許多地方多霧,能見度不高,黃色車身配以黑色字體,識別度最高,校車也最安全。根據這項研究結果,美國推出“聯邦校車標準”,正式將校車顏色定為黃底黑字,並同時就車身長度、車體寬度、車內高度、車內過道寬度等44項安全標準作了量化規定,這是世界上第一份有關校車的標準化法定文件。

由於校車車體過於寬大,經常遮擋來往車輛視線,學生上下時很容易出意外。乘坐校車的許多都是低齡學生,安全意識很差,面對錯綜複雜的交通環境,往往會在關鍵時刻不知所措,從而引發危險。因此自上世紀40年代起的約30年內,美國各州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校車優先”的交通規則:1946年,弗吉尼亞州規定校車必須配備停車警示燈,該燈位於車廂前後頂端,係醒目的紅色和琥珀色相間,共四盞。當校車準備停下時,琥珀色燈亮起,告誡後車,停下後琥珀色燈熄滅,紅燈亮起,表示“校車停車上人”,此時倘是單向和雙黃線雙向車道,校車紅燈亮起則雙向停駛;倘是有隔離帶的雙向車道,則逆行可以不停,這是考慮到下車學生可能過街。

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各州相繼規定,校車必須配備停車時自動伸出的“STOP”(停)指示牌,該指示牌須為雙面紅色白邊,用白色印刷體書寫STOP字樣,對角線長度不得小于45釐米,材質必須為雙面反光,或裝有醒目的反光燈。

這些避撞措施是逐步完善的,如停車指示牌最初為機械裝置,如今基本都改為全自動,反光材料由普通的發光塑膠,進化到LED光學材料;警示燈由最初的四盞,變為如今的八盞。

配套的交通法規至關重要

不過,僅僅加強校車本身的安全系數是遠遠不夠的,配套的交通法規至關重要。

前文提到,“校車優先”的原則,是從上世紀40年代中後期開始,歷經30多年,在北美逐漸得到推廣的。如果違反“校車優先”原則,則將受到嚴厲的處罰。這種處罰,在美國通常為抄牌罰款(從幾十美元至幾百美元不等),而在加拿大則更加嚴厲,如該國許多省都規定,校車紅燈閃後,同向或逆行的其他車輛當停不停,最高罰款額可達1000加元(約合6100多人民幣),情節嚴重者要判處1年徒刑。

值得一提的是,“校車優先”的原則是有特定含義的,即只有在校車停下、上下學生時才“優先”,而在正常行駛過程中,它的路權和其他普通車輛是一樣的,而並非像救護車、消防車等特殊車輛一樣,享有道路的優先通過權。國內一些媒體和評論者所津津樂道的“北美校車是特權車輛”之説,事實上是不確切的。

除此以外,在北美許多州(省),還有一系列附加措施,來確保學生的交通安全。如在加拿大大多數省份,學校周圍道路週一至週五學校開放時間內,過往車輛車速不得超過30公里/小時;早晚上學/放學高峰時,會有義工在學校周圍十字路口身穿橙色安全馬甲、手持發光“STOP”指示牌引導交通,確保學生安全(這在地廣人稀、人工稀少的加拿大是十分難得的);不少地方會在學校周圍道路上設置一系列緩衝坡,以防止那些不自覺的司機明知故犯,超速行駛,從而給學生交通安全構成隱患。

不難看出,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從不安全到逐步安全,北美校車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進化過程,而之所以能不斷完善、進化,和北美崇尚法治、注重“規矩”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也和北美汽車文化發達、公路交通繁忙,人們對交通安全的切膚之痛更多,汲取教訓總結提高的效率更高不無關係。

筆者在非洲時,曾親眼見到被撞到面目全非、造成慘重傷亡的正宗北美校車,之所以“橘逾淮為枳”,關鍵就在於,這些發展中國家所引進的僅僅是一輛校車,卻沒有與之配套的路權、安全配套措施、交通規則,和對這一切的嚴格監督、保證。由上述可知,北美校車的安全佳話,是由一整套體系所支援、保證的,而不僅僅是買或改一輛結實的校車就能萬事大吉。

【連結】“校車社會化”杜絕貧富不均

除了安全系數高,北美校車的另一大特點,是“校車社會化”,也就是説,和歐洲鼻祖們以學校為單位配置校車不同,北美的校車是按學區配置的,除了個別特殊的私立學校,絕大多數學校(可以説所有公立中、小學)其實並沒有屬於本校的校車,而是由學區校車提供接送學生的服務。這樣做的初衷,並非僅僅為了合理配置校車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校車在大多數時間裏閒置無事,一些國家的校車因此在業餘時間客串中巴),更重要的是,由學區統一配置校車,可以更方便地對校車的規格、改裝進行集中監督和標準化管理,從採購源頭上便能確保每一輛校車都是安全可靠、且彼此相差無幾的,而不會出現“有錢學校坐好車,沒錢學校坐差車”的冷熱不均現象。

在美國,校車可以是學區自辦,也可以是私人承包經營;而在加拿大,所有學區都不經營校車業務,校車100%為商業公司私人經營。但不論是學區自辦還是私人經營,實行的都是商業化運作,而且都可從政府獲得撥款和補貼,學生則免費乘坐。美國和加拿大都是聯邦制國家,校車的標準是由三級政府的第二級(州或省)制訂,學區車隊或私人承包商必須按照本州(省)所頒布的校車規格置辦合格校車,並經過州(省)有關部門的嚴格檢驗,符合安全要求後方能上路。在一些州(省),校車的生産廠商、型號和規格都被詳細列出清單,經營者只能在清單範圍內作有限選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