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
義大利媒體的中國建築十問 |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8 09:31:48
| 文章來源: 建築時報
|
|
“向東方:中國建築景觀展”策展人方振寧答《星期五》週刊問
Q:對中國當代建築師來説,地方傳統,和西方大師級的影響,哪個更重要?
A:在中國,這不是一個並列的問題,而是一個先後的問題。中國建築師是先通過羨慕和學習西方建築大師的作品接觸建築的現代主義,從而建立從事建築設計的自信。中國出版過不同版本的所謂西方建築大師的叢書和光碟,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出版中國建築大師的叢書之類的東西,因此,可以知道西方建築師對中國建築界的影響力。
但是,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一些精英建築人士開始思考,中國建築傳統中有哪些東西可以學習?傳統和傳承之間是怎樣一種關係?建築和傳統繪畫的關係,城市和山水的關係,也就是如何最有限的利用土地和自然資源,來解決居住和生活的問題,這其實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中的精華。
Q:許多為奧林匹克或其他業主設計的最重要項目都交給西方建築師,為什麼?沒有可能交給中國建築師嗎?
A: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也聽到日本建築界對此有反映,他們認為北京2008年的奧林匹克建築幾乎全部是由西方建築師來設計,對中國建築師來説是失去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而上世紀日本通過舉辦東京奧運會給日本建築師提供了一個大平臺,像丹下健三當年設計的奧運會比賽設施,現在還是日本近代建築里程碑式的作品。
從情感上,我們確實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但是,當時沒有人能對中國建築師自己能夠設計符合國際奧會要求的適合國際比賽的大型奧運建築充滿信心。奧運是世界頂級的賽事,舉辦國有義務和責任保證奧運會的成功。實際上,每項奧運建築項目都是以聯合體的形式建造完成的,所以中國建築業從建築材料的研發和生産、施工技術的提高,都得到全面的提升;而在建築師方面,作為合作方的中方的總建築師,也因為能夠有和國際大腕建築師的合作,而獲益匪淺。他們不僅能夠零距離的和明星建築師共同協商設計的事情,同時也看到國際頂級建築事務所的組織和運營框架。因此,在完成奧運項目之後,他們分別成為國家建築設計院的棟樑,並獨立設計和建造了大型公共建築。
Q:中國的經濟騰飛對大大小小的城市帶來了深遠影響,出現了許多中外建築師合作,同時還要為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們提供住宅。這些全新建設的品質是什麼?
A:中國經濟的起飛,最明顯的變化是城市化的速度非常之快,城市流動人口迅速增加,特別是農民工進入城市。從邏輯的角度,好像這種趨勢會對住宅市場的供需帶來壓力,其實農民工的收入根本買不起城市的房子,而且一部分城市居民本身就居住在貧窮的邊緣線上。由於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動蕩的狀態,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經濟幾乎是停滯不前,那麼動蕩結束之後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建設城市住宅。從那麼困難的階段起飛,建築的建造品質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隨著資本的積累,居住者開始對生活品質有所要求,那麼,簡單粗糙的設計就很難滿足客戶的要求。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考慮,中國建築的市場是龐大的。也就是説,即使在鄉下,人們也需要有時尚並且有品質的住宅時,那麼它就是中外建築師可以合作一把的好時機。
Q:更具體的説,現在有許多大型住宅項目,是為急速擴大的中産階級而修建的。這些建築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呢,還是有進一步審美追求的結果?
A:之所以中國城市的大型住宅項目的銷售對像是中産階級,那是因為他們有消費住宅的能力,中産階級在審美上是有傾向的,而推動大型住宅項目的興建主要是民間開發商的力量,只有少數開發商在審美上有著高品位。中國大多數開發商只是追求利潤和奢華,正是少數開發商在建築審美上的追求,決定了某些城市建築的品位,從而通過建築影響了城市的時尚潮流。
Q:中國最典型的家庭住宅模式是如何變化的?
A:中國是一個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國,和有著五十六個民族一起生活的大家庭,因此家庭住宅的模式是多樣的,我們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典型的家庭住宅的模式是怎樣的,因此,我只能説一下我長期居住的北京的情況。
北京人的家庭住宅是由北京的老城決定的,而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對舊城的保護有各種政策,根據最新發佈的政策,舊城保護理念將擴至全市,從而覆蓋了以往所説的“三十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概念,人們終於認識到,不是城市的某個地區值得保護,而是整個舊城都需要保護,也就是説,如同記憶是一個整體,保護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不能挑肥揀瘦。
北京市政府曾多次制定保護舊城和規劃的政策,由於北京舊城的城墻早已被拆毀,所以要保護的主要是歷史文化保護區及成片平房區,主要是四合院,推動這一政策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是“人口”問題。疏解舊城的人口並不是把舊城的人全部外遷,為保留文化的延續,讓一定數量的原住民留下來,從而保持舊城人口結構多樣性。具體做法是把舊城的居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密度調整到適宜水準,嚴格控制舊城發展規模。
再就是“房産”,北京四合院從受到大規模拆除和變成很時髦的高價交易商品房,變化可謂天翻地覆,如今四合院成為天價交易商品,擁有它的人成為富有的象徵。要完善四合院的交易市場,進行房屋修繕和人口疏解存在許多困難,最難解決的就是如何解決舊城區的産權問題。
政策還規定,有價值的建築不得隨意拆改,就是要提高房屋産權人及使用人的保護意識,對隨意拆改或過度裝飾的行為進行管理,尊重包括色彩、體量、材料、格局等有價值建築的原有形式,盡可能保護建築本身留存下來的歷史資訊,這是對“風貌”的要求。
北京四合院的道路尺度,是根據人力車和人行來設計的,顯然不能為今天的小汽車的移動提供方便,那麼對舊城區的“交通”要制定標準。現在所實施的政策是:加快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的發展,主要是完善公交系統,提升居民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
我們通常説的北京四合院,給人的印像是它是北京特有的家庭住宅模式,可是,我最近到遠離北京幾百公里以外的河北石家莊的農村,發現那裏的住宅模式和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基本一樣,所以,應該説北京的四合院實際上是北方住宅模式。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所謂的“中國式”住宅,綜觀中國近100多年的歷史,我們發現其實“中國式”住宅顯然已經蕩然無存了。因為首先我們已經不再以姓氏來建造房子和村落了,而建築師也不必再按照什麼禮制序列來設計住宅了,這些都説明中國城市的近現代化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定居形式。因此,即使在像北京四合院這樣的標準的住宅格局中,“中國式”也得不到延續。這些都是由社會體制發生變革,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所致,中國傳統的住宅樣式開始瓦解。
|
|
|
|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