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被泛化了的設計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4 08:50:22 |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期在英國著名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V&A)美術館展出的“玲瓏時鐘”是一個富有創意的作品。“玲瓏時鐘”是一個可以運作在iPhone上的程式,它鼓勵大家去發現日常生活中與數字相關的形象,然後用iPhone把這些形象拍下來,上傳到www.exquisiteCLock.org上,然後程式會將你的照片隨機插入到網頁當中,以不同的形態組成時鐘。這個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讓很多普通人做了設計師該做的事兒。

科技的發展為設計師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競爭。越來越易於掌握的圖像生成軟體,不設門檻的設計發表平臺,使得普通人也可以輕易的做設計,甚至有人提出了“未來是否還需要設計師”的質疑。但是對於這種局面,大多數設計師還是抱有樂觀的態度,他們樂於接受這種來自普通人的“挑戰”,這樣的新格局更能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人人都是設計師

成為一個設計師有多難?從苦練美術基本功到通曉各類畫圖軟體,絕大多數的設計師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但是向來喜歡顛覆傳統的apple,現在卻使得普通人在短時間內就能涉足這個行業。

幾年前,當iPod慢慢替代了CD架上一排排你精心收集的唱片,並且讓唱片業的巨頭們大呼小叫,咬牙切齒的痛斥iTunes時,誰能料想今天,iPad幹得和他的老大哥一樣好,只不過這次的矛頭指向的是雜誌和報紙,除了出色的創新能力之外,apple的成功之處在於行銷——“EXE”作為windows的可執行程式的尾碼名躺在我們的硬碟這麼多年無人知曉,而apple卻把同樣的“APP”推廣到了全球。

APP STORE 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創意人的競技場,任何人只要交上99美元,都可以下載到iPhone的開發包,一部分人已經借此向設計師邁出了第一步。然後經過一系列的腦力激蕩和不眠不休的開發,你就可以把你的程式上載到喬布斯教主的水果大賣場,和其他人一較高下了。

那些創意人士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優秀的平臺:“浮動天氣預報”是理查德·哈維在iPhone上開發的一款程式,與iPhone相配合的是一個5×6的蜂窩狀的裝置,裝置中有很多塑膠小球,你可以用iPhone來控制這些小球的運動,在哈維的進一步計劃當中,這個裝置可以實時顯示天氣狀況,塑膠小球可以漂浮在空中,根據不同的天氣狀況,呈現出晴天、雨天等各種不同的形態。

跨界已成設計常態

設計界的新格局不僅給了普通人成為設計師的機會,也提醒了設計師不能只局限于做設計。在這樣自由的創意氛圍下,傳統教條的設計界限早已食之無味,早些年頗為時髦的跨界也已經變成一種設計常態了。

“Sound yeah”是由香港的Pill&Pillow設計工作室開發的一款在iPad上運作的音樂創作程式,“Sound yeah”可以利用iPad進行聲音的錄製,你可以隨時隨地的採集不同的聲音素材,“Sound yeah”會把這些素材進行分類,只要點擊螢幕上的方格,就可以對這些素材進行各種處理,你可以控制素材的回放速度、音量大小等等,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進行創作,過上一把DJ癮。

“Pachube——事物的網際網路”,Pachube是由Usman Haque創立的網站,Usman Haque一名建築師,他的事務所Haque Design+Research圍繞建築和互動媒體進行了很多研究與探索。Pachube是一個進行了12年的項目,旨在幫助人們在世界範圍連接和共用來自物體、設備、建築和環境的感應裝置實時數據,簡而言之,Pachube有點像是youtube,但是你不僅僅可以分享視頻,還可以通過一切連接上網的設備,分享你週遭的環境資訊,比如溫度、濕度等等,甚至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個人檔案,將自己日常的情緒、體重等等輸入。今年,Pachube推出了Data Logger,一款應用在iPhone上的Pachube客戶端,用戶可以將數據輸入到iPhone上,Data Logger會用曲線圖表的形式將變化再現出來,並分享到Pachube上。今天,當我們一直強調低碳和綠色設計的時候,Pachube提供給我們一個良好的平臺,利用網際網路和手機終端的特性,建立起全世界範圍內的能源使用和環境狀況的數據庫。

我們每天都會和自己的靈感不期而遇,這時候一個筆電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你可以隨時記錄下靈感和想法。volutopia工作室另辟蹊徑,他們在iPhone上設計了一款“雕塑大師”,這次你可以直接把你想到的形象3D化,並不需要複雜的3D軟體和一長串看不懂的術語,你只需要準備好創意和一個iPhone就可以。“雕塑大師”完全摒棄了傳統創作工具的複雜流程,利用iPhone的多重觸摸功能,你可以用雙手點擊、旋轉模型,“雕塑大師”內置的優化功能還可以對模型表面進行圓滑處理。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標誌若只如初見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