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中國設計從“包豪斯”學什麼?——“90年:包豪斯道路”展亮相京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9 19:31:0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包豪斯大樓外觀

1月12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主辦的“90年: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文獻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包豪斯與中國設計界的關係非常獨特,因為它已不是包豪斯在中國的簡單移植,而是演變成中國設計界在20世紀追求提高生活品質和設計水準的自覺努力。”中國文聯副主席、清華美院名譽院長馮遠在開幕式上説。

該展覽共分“包豪斯的真相”“烏爾姆的繼承和批判”“包豪斯在美國”“中國與包豪斯”“在東亞:日本、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五部分,基本梳理了包豪斯的發展脈絡及其對全球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的精髓是什麼?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威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德國另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該校于1925年搬到德騷,後於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雖然“包豪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説卻對整個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認為,包豪斯的基本理唸有三個要點:一是把工匠老師傅與精英性的現代藝術家結合在一起;二是把設計(即實用美術)與工業化大生産結合在一起;三是提出把實用美術從貴族的手中解放出來,為更廣大的勞動階級服務。

“包豪斯把原來的工藝美術概念轉換成了現代設計概念,即把原來以師徒傳授方式培養的,以手工勞動為特色、以小作坊為基本生産單位的模式,轉變成了以大工業生産、流水線産品製作的現代設計概念。”潘公凱認為,包豪斯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革命性的,它改變了整個現代設計和現代建築設計的面貌。

包豪斯提倡簡潔,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設計産品,這樣更便於流水線生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柳冠中表示:“包豪斯提出了為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所以它必須簡練,符合當時大生産的工藝水準,使得它的成果必須跟技術、工藝和大眾需求以及當時的生活水準緊密結合。”

在潘公凱看來,目前國內的金融區、商用和住宅樓盤大多還是沿用包豪斯的設計理念。但包豪斯在建築設計方面也遭到了一些批判,如房屋尺度過大、能耗過大、過於理性的佈局使得城市失去活力等。“雖然也有缺點和偏頗,但包豪斯建構起來的理念,在現代設計史上是誰都跨不過、抹不掉的里程碑。”潘公凱説。

包豪斯的中國軌跡

就包豪斯早期在中國的傳播而言,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早期赴海外求學的中國學生。他們在回國後主要從事美術創作和工藝美術實踐,如陳之佛、龐薰琴、雷圭元和鄭可等。

上世紀40年代是世界設計的黃金期,也是包豪斯的全盛時代,當時中國正處在極度貧困和混亂的內戰中,直到80年代推行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之後,設計行業才逐步得到發展。

此後,中國的設計藝術學科體系逐漸改變了“工藝美術”一統天下的局面,包豪斯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成果開始被關注並被介紹到藝術院校中。這也被看作是現代中國設計藝術發展的新開端。

與此同時,中國的設計藝術領域在實踐中開始運用包豪斯的理念,並更多地運用國外的其他現代設計手段,造成了一種蓬勃而混雜的局面:一些設計藝術家和建築師將“裝飾”與“設計”對立起來,把“無裝飾”與“反裝飾”當做“現代設計”並打上了包豪斯的旗號。這分明是對包豪斯理念的斷章取義。

北京大學博士生祝帥認為,中國的包豪斯研究真正進入綜合批判、創新和反思的階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自覺思考中國藝術和設計教育問題,是21世紀之後的事情,這也體現了藝術、設計、人文和建築等領域學者的合力。

要學真正的包豪斯

“‘包豪斯’在中國,很多時候像一塊已經很遙遠的聖地,在需要的時候,被稔熟而又漫不經心地提一下,然後又輕輕地放過一邊,‘包豪斯’一詞充斥在各類設計專業考試的名詞解釋中,沒人會説自己不知道‘包豪斯’……”“90年:包豪斯道路”展覽前言中如是寫道。

對於當下的設計和設計教育來説,“包豪斯”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斯蒂芬·利特爾所著的《流派:藝術卷》一書中,並沒有把包豪斯僅僅定位為一所建築和設計學校,也沒有把它描述成某種主義或者學派,而是稱之為一場浩浩蕩蕩的“運動”。這個看法很有見地。

潘公凱稱,中國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設有設計專業,其中800多所得到了教育部的評估認可,每個學校的設計專業學生平均超過2000人,但是人才規模的擴大並不代表實力的增強。“中國的現代設計在近10年中的發展是爆炸性的,但在製造業生産鏈條當中,設計所佔的是中間最低的一段。總體看,中國的設計仍然處在初級階段。”

同時,中國設計經常面對“使用西方語匯就被視作抄襲,而使用東方傳統語匯則被視作賣弄中國概念”的困境。創新力不足讓人們對中國設計常常失望。

柳冠中表示,雖然中國的設計師經常自詡創作風格來自包豪斯,但很多人恰恰在違背包豪斯精神,只是在搞形式遊戲。“國內的設計被空洞化了、表面化了、邊緣化了,最可怕的是藝術化了,只追求好看。”柳冠中認為,包豪斯不是形式遊戲,它在解決本質問題,在思考藝術和設計的規律和本質。

柳冠中指出,將設計關在美術的圈子裏,美其名曰為“大美術”,但兩者卻根本不同。“設計是綜合的藝術,它需要美術、技術和對人的研究的支撐,但國內對人的研究還基本沒有開始,藝術家眼中只有自我。很多設計者一味求新、求奇、求怪,這樣根本不可能學到包豪斯。”

柳冠中表示,目前設計界流行的“三大構成”絕不是包豪斯的本質,而我們卻把它奉為經典。“包豪斯不是形式遊戲。這個展覽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人們真正看看包豪斯是什麼,他們説了些什麼,幹了些什麼。”

北京798 藝術區內,包豪斯風格的廠房稍作修飾,即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