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放大的模型搭架,倣如一個巨大的稻草人。
石膏翻模,初現氣勢。
入廠鑄銅,百煉強身。
3月30日,從廣州運往四川汶川的16米高的大禹塑像,安放在汶川威州路口。背景,是5·12留下的山體裂痕,大風在吹,滾石、流沙、塵土,漫天飛舞……
雕塑家許鴻飛從構思到成稿,用了將近1年時間。構思、定稿泥模,搭架、放大泥模,石膏翻模,玻璃鋼造型,入廠鑄銅……記者的相機一路跟蹤“大禹是怎樣鑄成的”。
作者許鴻飛勾勒大禹神韻。
大禹體魄宏大,據説創作泥用了40多噸。製作時只能分為頭部、胸部和腿部“三部曲”操作。
仰看大禹,左手叉腰,右手持耜,頭戴草帽……如許鴻飛創作的初衷:智慧、勤奮、親和。
但願從此,高高聳立的大禹默默守護大地蒼生……
大禹頭部高達3.5米,與站在旁邊的小孩作遠古對話。
鑄在雕塑底座的《大禹雕像記》: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皇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史載,禹興西羌,即今川西之地也。當帝堯之時,洪水滔天,萬民不堪其擾。禹乃受天命,秉遺志,奮大勇,勞身焦思,沐雨櫛風。過家門而不入,久風雨而踰行。踏九州、導九河、存四瀆、定五界,歷十年乃令萬河歸海,四方朝宗,百姓安樂,舉世歡顏。後世感其功德,乃尊為大禹。
16米高的大禹從廣州北上汶川守望眾生。
汶川地動,慘絕人寰。南粵馳援,百廢重興。嗟乎,今人雖承古人之仁愛,而智勇者不啻古人哉,遂立聖像于威州,感其睿智、勤奮、親民,曰華夏之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