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評論:現場搖滾經典,怒放光輝歲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0 15:43:44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繼“怒放搖滾”之後,“光輝歲月”也啟航了,中國搖滾樂的春天,終於齊整的出現了。

從開始到結束,有關於“怒放搖滾”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有説只剩下懷舊的,有説搖滾樂商業化的,也有説演唱會沒創新的。但“怒放搖滾”演唱會最終還是成功了,演唱會的組織者應該為此感到慶倖,如果只是聽信那些虛無主義者的論調,顯然就錯失了一個賺錢的機會,也讓歌迷錯失了一次聽覺怒放的機會。有多少美好的理想,就是因為想當然的不作為而為此錯失,有多少美好的理想,就夭折在瞻前顧後的猶豫中。如果説在幹還是不幹這個角度,去詮釋搖滾樂的精神,其實就是那一個字:幹。

“怒放搖滾”之所以成功,有懷舊的因素,卻並不僅僅只有懷舊的因素,君不見在“怒放搖滾”的現場,並非只是一幫清一色的中年怪叔叔,那裏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老的可以在這裡重新點燃對搖滾樂的熱情,少的又可以在這些搖滾老將的作品裏,找到這個時代搖滾樂作品最缺少的底蘊。搖滾樂的現場有時候很簡單,就是演的人興奮,聽的人投入,演的人即興,看的人隨興。在這種簡單中,陰謀論神馬的是站不住腳的。你總不能把興奮的“黑豹”生生地想像成不興奮吧?!而如果一個搖滾歌手不能懷舊,你難道要把Bob Dylan逼得唱起舞曲才高興?!

而從行業的角度來講,從“怒放搖滾”到“光輝歲月”,其實又不僅僅只是這兩場演唱會那麼簡單。當年的“黑豹”、“唐朝”和何勇等歌手,固然在樂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因為一些客觀的因素,缺乏現場的互動,缺少現場對這些作品原始激情的還魂,也讓曾經的樂迷對這些樂隊和歌手的理解,很多時候都停留在靜態的層面上。而動態實際上才是搖滾樂最大的魅力,1994年香港紅磡的“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它的動態。比如,如果沒有那次演唱會,你僅僅只是停留在專輯版《垃圾場/麒麟日記》的認知上,你或許真得只是聽到了50%的何勇。也正是因為通過那場演唱會,才讓有些歌迷知道吉它原來不僅是用來彈的,還是可以用來打架的;唱歌也不一定非得站著或跳著,還可以來回衝刺地跑著;而礦泉水對於歌手也不一定只是用來潤嗓,還可以用來淋浴。總之,呈現出你在一張唱片裏聽不到的自由和隨興。

但很多年過去後,中國搖滾樂的現場,卻依然還是停留在“中國搖滾樂勢力”時期。而這幾年中國搖滾樂漸有復蘇之勢,也恰恰和小型演唱會和大型音樂節的蓬勃發展有關,這其實就是一個現場才是搖滾樂生命的最好證明。

“怒放搖滾”和“光輝歲月”在這個搖滾樂的春天,則扮演著更專業的角色。我們總是非常羨慕國外大牌歌手和樂隊良好的巡演氛圍,這其中就是需要有專業的演出團隊來操作。説什麼搖滾樂不能商業化云云,就是胡説八道。如果沒有商業化和專業化,我們就聽不到The Beatles,聽不到Pink Floyd,Nirvana的主唱Kurt Cobain或許不會死,但至今都可能只是個默默無聞的醉鬼,Bob Dylan或許現在都只能在格林威治村裏窮困潦倒。商業其實是一個最好的平臺,它能把璞玉變成奇石,更能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而再輔以專業化的團隊,則又能帶動音樂産業相關技術的發展。因此,我寧願認為“怒放搖滾”和“光輝歲月”只是一個開始,讓新一代的歌迷,從此不只是討論一張張的經典搖滾唱片,而是討論一場又一場的經典搖滾演唱會。讓聽歌的和唱歌的,都能在現場的氛圍中,形成動態的搖滾共鳴,搖滾不搖滾不是靠分析出來的,一切更在現場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