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藝術北京:怎樣適應初級趣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7 11:06:23 | 文章來源: TIMEOUT北京

  每年四月底對於藝術圈來説就意味著三個字:博覽會。當初的中國當代藝術推廣“夢之隊”四人如今天各一方,北京,也只剩下老朋友王一涵和董夢陽能夠讓人聞到些許火藥味。

  藝術北京 2010再度發力

  高端or本土?

  這是個問題

  董夢陽在“PK王一涵”這個問題上總喜歡拿兩本版權合作的時尚雜誌做比喻。

  A雜誌土裏土氣但絕對在中國所謂的時尚界“稱王稱霸”,和一群名人明星搞的“慈善夜”也是一年比一年火,2009年一幅劉野的《花園裏的姐妹》居然拍出了780萬元的高價,前去捧場的董夢陽在一旁並沒有一臉驚愕,一句“在中國就是這麼玩兒的”,似乎道出了董夢陽經營藝術北京的秘訣。而另一本則是優雅、藝術、高端、擺譜的代表——雜誌B,好像在中國總摸不到門道,但是也不屑摸到門道,因為人家走的是國際路線,不和你們這群土老帽兒瞎混。

  所以説雖然藝術北京和CIGE開幕只差幾天的時間,但是兩個團隊把兩個博覽會往上推的方向實在是不一樣的。“我在金融危機後就總在想應該做什麼樣的展覽,更能服務、適應這個市場。全球潛在的最大市場是中國,國外藏家來中國買也是買這個市場,所以我們對這個市場的貢獻也就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貢獻。大家都在作秀,但是每個人的目標和手段是不一樣的。中國現在有錢人不少,而他們也最終會消費到藝術品這部分來。藝術北京的任務就是要引導這些人消費一些美好的事物。”

  顯然,藝術北京對於消費者的藝術消費觀是一個由下向上的引導,同時也是從一種大眾消費意義的層面開始的。在這種意識形態下,藝術北京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一個傳播的平臺,而它的風生水起也是從和大品牌的成功合作開始的。

  高調or低調?

  絕不做苦哈哈的當代藝術

  很難相信一個藝術博覽會公司會有一個20多人的團隊做品牌公關,但這個團隊卻是董夢陽對於怎樣做好藝術博覽會這件事情的一個重要實踐和組成部分。“這二十多人都是我從各個公關公司挖過來的,其實藝術北京一些大的品牌合作有很多都是他們找過來的。有這樣一個專業的團隊才能把最好的資源整合在手上,把它們調動起來,讓整件事情‘風生水起’。當然,我們對於這種商業的事情也是有底線的,總希望把褲子再提高一點,但是拿著品牌的錢,在宣傳和推廣的過程中,確實會有很多新的可能性出現,來填充和升級你原先的想法,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董夢陽極其強調因地制宜,而用另一種方式去解讀這四字,也頗有點“要讓它無處不在”的意思。“看看現在遍地真假難辨的LV櫻桃包就知道,這就是藝術通過品牌傳播增值的最佳範例。我們的市場還很初級,怎麼樣適應這樣的初級市場的審美趣味,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用已有的優質品牌資源把新的消費力量帶進來極為必要,而讓藝術作為潤滑劑,打通所謂的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隔閡,也是提高初級市場審美的一個必然手段。”

  這裡這位“中國博覽會第一人”提到了“藝術品的可讀性”的問題,“我希望自己博覽會的品質每年都能夠提高。其實每年也都會修正一些東西,都會去用各種方法尋找最佳的生存方式。影像單元,與使館和各國美術館的合作也都是藝術北京讓博覽會可以更‘博’,更有看頭所執行的項目。我們今年畫廊的形象會比較整齊,很多一直想合作的都來了,國內國外三七開的樣子。現在大家都在做‘概念’,但我只想讓大眾以各種形式接觸藝術——讓他們懂得、了解、熱愛藝術。”

  還是回到雜誌A和B的故事,“A想做B但是真沒那水準,B也可能因為身份高貴沒辦法那麼拉下臉來。我沒有和任何人合資藝術北京,也不是誰的分店, 我把這件事當成一個遊戲,玩兒遊戲一定要找到規則。找到了就可以變得“饒有興趣”,苦哈哈的我可不幹,畢竟時尚大廈蓋出來了。”

  4月29日-5月2日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藝術北京2010:參選畫廊更整齊
· 藝術北京:怎樣適應初級趣味
· 藝術北京 2010再度發力
· 首屆“藝術北京·經典藝術博覽會”風光落幕
·  2009藝術北京 經典藝術博覽會藝術中國專訪
· 藝術北京:柯羅名作受觀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