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南華早報:中國收藏家為何無處不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22 11:39:45 | 文章來源: 參考消息

2014年4月8日,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仇國仕
在拍賣結束後向記者展示成交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並回答記者提問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藝術品的繁榮源於對收藏由來已久的熱情》的文章,作者為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新加坡亞太校區資深研究員帕特裏克·勒孔特。文章稱,近年來,香港已經成為一場每年兩次、每次持續幾天的大規模活動的舞臺:中國瓷器和藝術品的季節性拍賣會。除了發現或者再度發現一些非凡的藝術品外,這些拍賣活動如此引人注目還在於它們不斷打破的紀錄。

2014年4月8日,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拍賣活動上,一隻“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1港元約合0.79元人民幣)的價格被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拍得,創下了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自從1999年由蘇富比在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元的價格被賣出後,最近這只杯子的再度出售在15年的時間內帶來了864%的回報。

作者認為,拍賣行的運作、空前的商業宣傳和學術界的評論,一直在成功地提高內地收藏家對傳統中國藝術品難以滿足的胃口。但是,一旦掌聲和興奮度減弱,中國收藏家付出的這些天價還值得嗎?

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收藏家屢屢在藝術界引起轟動。在一份有關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最新報告中,歐洲藝術基金會估計,去年通過拍賣行和畫廊等出售的藝術品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74億英鎊(1英鎊約合10.54元人民幣),而美國和中國在這一全球市場上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別佔38%和24%的份額。

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各個角落,人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收藏家似乎無處不在的身影。

文章稱,中國這種藝術收藏熱有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得以通過投資國際市場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而積累財富,其中主要是中國的藝術品。他們的動機可能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是藝術上的。

其次,中國收藏家認為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帶回國內是他們的責任,這些藝術品的流失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西方國家在清朝最後風雨飄搖的幾十年中不那麼光彩的行為。

文章稱,這種願望不僅僅是彌補中國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而且也是深深根植于中國歷史中的一種情感。幾個世紀以來,帝國時期的收藏品的聲望與帝國的強盛息息相關。因此,中國的文藝復興必然包含著對其輝煌的文化歷史的再投入。在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藝術在界定一個國家的思想上能夠發揮作用。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就是,藝術品收藏在中國是一種與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的傳統愛好。2000多年前,漢武帝就已經在上林苑中收集了數量驚人的珍寶。

清朝時,隨著這個國家越來越富裕,藝術品收藏對於那些希望獲得社會威望的人也成為一種可取的習慣。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無數精美的手工藝品被打造出來。

文章分析稱,考慮到這些經濟和社會因素,當前藝術品市場的觀察家們可能發現要確定中國古董的恰當價格很困難。如果歷史可以為鑒的話,那高品質的中國藝術品一直都是大家趨之若鶩的,而且價格高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