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9年元老級的“嘉德線上”就開始試水藝術品電商,十多年裏,中國藝術界見證了藝術品電商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花開遍地。然而,在繁華背後,盛名之下,卻有種難以言説的無奈——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行的《2012年度藝術市場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我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018億元,名列世界第二,其中藝術品網上交易額為11.26億元,佔市場份額的0.56%。也就是説儘管目前國內的藝術品電商網站已有上千家,但絕大多數還停留在網上畫廊、線上展示線下交易等初級階段,目前的中國市場對於藝術類電商的多種制約短時間內也難以解決。
電子商務是一個全方位的市場配套工程,然而作為整個工程中最頂層設計的藝術品電商,卻過早開始在不成熟的地基上構建空中花園。據悉,目前藝術電商嚴重受困於以下六大方面:
一、品牌與業務。不同於傳統銷售模式,網購用戶購買某種商品,腦海中往往會自動跳出一個品牌,比如上噹噹買書、上京東購家電、上凡客選衣服,雖然電商巨頭在互相競爭中也會蠶食對方的市場,比如京東上也可以買書,噹噹上也可以買電器,但各自的核心業務一旦確立“江湖地位”一時很難被撼動。而目前國內幾大藝術電商網站,都缺乏品牌核心業務。在藝術品銷售領域,很難提出買什麼就能想起同類型的拍賣網站,幾大網站業務重疊,行銷也缺乏亮點。
二、價格與品質。儘管京東、蘇寧等傳統電商相關新聞頻頻出現在媒體頭條,給人以電商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但了解電商運作的人都明白,目前電商之間競爭主要靠價格戰,同類同種産品之間的價格比拼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慘烈階段。更多人上網購物,為的就是看哪個網站價格更實惠。目前幾大傳統電商尚不具有靠服務和品質來加強用戶黏度的能力,罔論依靠品質和稀缺性的藝術品市場。
三、貨源與渠道。目前幾大藝術品電商主要涉及定價5000-5萬元的業務,而這個價位內的藝術品多來自年輕的當代藝術家。按照當代藝術版塊一、二級市場的價格分佈,5萬-10萬元已觸及拍賣行年輕藝術家的起拍價,3萬-5萬元已觸及畫廊年輕藝術家的代理價。由此來看無論産品還是客戶,電商還與一二級市場存在嚴重重合,並沒有獨特優勢。在渠道上更是受制于傳統的藝術品銷售。藝術電商和畫廊、拍賣行在貨源與渠道上的競爭矛盾隨著近年藝術新秀的稀缺而愈加凸顯。
四、物流與倉儲。首先國內幾大物流公司均不對藝術品做報價運輸。而專業的藝術品物流運輸費用如同天價。一些藝術電商曾試圖自建物流體系,最終紛紛流産。此外,一些當代藝術品的規格很大,超過目前國家規定的貨車和電梯所能承受的尺寸,這也要求行業開發專用的運輸工具,而藝術品的倉儲更是藝術電商的核心問題。儘管很多藝術電商從事的是平臺交易,但也不乏自有貨源的藝術電商要建立安全現代化的倉儲。藝術品的獨特屬性決定了它不能和百貨等其他物品共用一個倉庫。因此長久來看,藝術品倉儲和運輸的安全、快捷和覆蓋度都必須得到解決。
五、支付與交付。藝術電商一般無能力也無必要自己研發線上支付工具,目前有幾家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其他大多還沒有實現線上支付。由此帶來的收貨後不支付隱患和利用支付寶貨款保護期進行轉手交易,會嚴重挫傷藏家對藝術電商的信心。
六、鑒定與售後。藝術品在傳統一二級市場中的鑒定一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上的無解話題。在網路中,雖然多家商城推出了各種售後誠信保障體系,但從操作性看,沒有一家能做到保真交易。在售後服務方面,藝術電商更是無從談起,一些打出無條件退貨口號的藝術電商實際上會利用各種理由保護自己的利益,使藝術電商自身信譽被無保護的交易透支。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問題都是藝術電商下一步發展中繞不開的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