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2013風風火火的大盤點,2014年藝術品市場行業大預測又要開始了。毫無疑問,2013年11月,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拍賣6.91億美元的總成交額提振了整個藝術品行業的士氣,藝術品市場呈現出難得的健康氣息。藝術博覽會還在不斷新增,試圖堵住藝術圈毫無喘息的日程表中那麼一點點間隙。最熱藝術家們沉浸在名聲大噪和身價暴漲的喜慶氣氛中。來自幾大新晉崛起的經濟圈的買家們,無論男女老幼,都在為鞏固拍賣市場金字塔尖貢獻著力量。奢侈品、時尚潮牌及流行音樂領域也與當代藝術的互動激增。那麼,我們能夠對2014年有何種期待呢?
藝術品線上交易將量化,搶灘中端市場
儘管藝術品線上交易的業務仍然風風火火,尤其是去年亞馬遜的高調進駐,但筆者認為,投資商們可能會對持續“燒錢”有所倦怠了,他們更想看到盈利。至於這些藝術品電商網站如何變現,還是個問題:去年,Paddle8收購另一個線上交易平臺Blacklots,而VIP Art則被Artspace收購,藝術品線上交易平臺之間開始不斷尋找同盟以穩固實力。交易平臺巨頭eBay第三次重返藝術品領域也對藝術品市場中小打小鬧的從業者産生了不小的衝擊。
此外,亞馬遜進軍藝術品交易領域的勢頭頗具侵略性,他們將目標定位在高端商人,試圖提高其網站承載藝術品的檔次,但筆者對這種做法是否可行保留意見。儘管這家以DVD發家的電商品牌名聲在外,但在藝術品領域內的名望還沒有培養起來。事實上,買藝術品的根本是在買一個夢想,一個故事,一個能夠彰顯身份的東西,但如果有人説“我在亞馬遜買了幅畫”或是“我在eBay上買了件藝術品”似乎都不是值得炫耀得出口的喜事兒。不過,我倒希望藝術品線上交易平臺能夠量化市場,為中檔商品提供更多線上交易的可能。不然,想1億美元在網上賣一幅畢加索的畫?做夢。
市場交易透明度降低
2013年,諾德勒畫廊發生售假醜聞,其他藝術圈的醜聞也陸續浮出水面。缺乏交易透明度,市場準則急需校正,成為2013年遺留的大問題。然而,筆者認為,2014年,交易透明度的問題會愈發嚴重。藝術品線上交易的激增非但沒有將藝術品市場澄清,反而擴大了市場規模、並改變了藝術品交易的傳統法則。新興藝術品交易網站ArtWide承諾,買家和賣家將完全匿名,也就是説,全部交易將在不知道對方底細的情況下進行。
11月紐約拍場上佳績頻現,這也吸引了大量“保底”現象的出現:拍賣行更多的開始使用金融手腕,而常規擔保方的池子開始變小。儘管有交易條款寫得清清楚楚,但諸如擔保方和拍賣行之間的一些小“空子”對外界來説,仍然是個謎。換句話説,如今的拍賣過程不像人們從前想的那樣透明。賣方資訊不能公開的情況仍將繼續,而且紐約法院也站在了拍賣行這一邊。
各地藝術博覽會仍在新增
藝術市場不斷有大事件推動,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種各樣的藝術博覽會。2014年,在舊金山港灣區就有兩大藝博會備受關注與期待:矽谷當代(4月10日到13日),以及藝術矽谷(10月9日到12日)。博覽會為這座以高科技聞名全球的城市注入了文化氣息,同時也為這裡帶來了非常重要的旅遊業,因此當地政府對這兩個藝術博覽會非常歡迎,鼓勵並大力支援該項目。然而,不僅頂尖藏家、商人對頻繁舉辦的藝博會感到身心俱疲,大量的工作人員及藝博會舉辦需要的資源都在經受著“藝博會過剩”的考驗。同時,藝博會變得更具選擇性。以前,可能人們需要用3年時間來適應與觀察一個藝博會,如今人們對於某一個藝術博覽會的耐性降低了——如果參加了一屆藝博會之後發現效果不佳,那麼他們會果斷放棄。因此,2014年,在鱗次櫛比的藝術博覽會中,包括很多名氣超高的藝博會在內,必須儘快做出改變,變得與以往不同,因為參展商們總是會尋找更綠更肥沃的“牧場”掘金。
(原文作者:Georgina Adam,《藝術新聞報》藝術市場自由撰稿人、《金融時報》藝術市場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