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秋拍觀察:市場有望回暖 中外巨頭加力搶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21 09:07:39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春季拍賣的回暖趨勢在10月繼續得到鞏固,佳士得上海首秀與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秋拍無不顯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巨大潛力。諸多業內人士認為,在整體向好的大環境下,中外拍賣行業的良性競爭,將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佳績頻創 億元拍品再現

剛剛結束的2013香港秋拍季,各家拍賣公司均創出佳績:蘇富比總成交額達41.96億港元,創下國際拍賣行在亞洲的最高總成交紀錄。兩家內地拍賣行嘉德與保利總成交額也均較上一季整體提高——中國嘉德(香港)達5.1億港元,保利香港則以9.89億港元收槌。

而在稍早前的上海,經過3天的展覽、藝術論壇、私人洽購展和拍賣會等活動,佳士得中國內地“首秀”以1.54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結束,成交率高達98%。

中國嘉德(香港)總裁胡妍妍認為,經過2012年的調整期,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變得更加穩定和健康,從三場香港拍賣的成績來看,即將展開的內地秋拍季值得期待。

據記者了解,此次香港秋拍季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蘇富比秋拍。短短5天內,蘇富比16個專場精彩頻現,4件藝術品晉級億元。其中,11位當代藝術家作品創拍賣新紀錄,曾梵志《最後的晚餐》最終以1.6億港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達1.8044億港元,刷新了當代亞洲藝術品和在世當代中國藝術家作品兩項拍賣紀錄。

“億元時代”是否到來?

《最後的晚餐》創作于2001年,是曾梵志《面具》系列尺幅最大的作品,長4米、高2.2米,此前由瑞士藏家蓋伊·尤倫斯和瑪麗亞姆·尤倫斯夫婦收藏。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開始於1994年,以探討都市人的生存狀態為主軸,揭示都市人為自我保護不得不戴上形象化的面具,是曾梵志最為人熟悉、也最受市場歡迎的系列,其中《面具系列No.6》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夜場中曾以7536.75萬港元成交。

雖然《最後的晚餐》只是特例,其拍出天價在業界頗有爭議,市場上關於此作“炒作”之聲不斷,但不少人士認為,中國當代甚至亞洲當代藝術邁入億元大關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也是事實。

原香港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主管、翰海拍賣油畫雕塑專場藝術顧問李亞俐表示,《最後的晚餐》不僅是曾梵志藝術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也創造了中國二十世紀、當代藝術有史以來最高市場成交價位。中國當代藝術終於邁入“億元時代”,標誌著亞洲當代藝術的市場節奏和可能性被重新打開。

至於其是否意味著當代藝術市場已全面回暖,業界觀點也有分歧。藝術市場專家趙孝萱和認為,只要有大的代表作品面世,億元時代一定會到,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代藝術市場已經全面復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包括整個藝術品市場在內能否回暖,與中國經濟與政策變化有很大關係,目前只能説是長線看好。

長線看好 中外巨頭加力“搶灘”

只是長線看好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已足夠吸引嗅覺靈敏的拍賣大行進軍內地。去年,蘇富比與北京歌華藝術有限公司在京組建蘇富比在亞洲的首家合資公司。今年4月,佳士得又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獨立運營牌照的外國拍賣行。

“佳士得在中國的戰略不是短期的,在藝術市場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的重要性在最近5-10年裏更加提高。”佳士得中國區執行董事蔡金青説,自2008年以來,中國內地藏家參與佳士得全球拍賣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多,是佳士得客戶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

而對國際拍賣行在內地的發展前景,中國拍賣業人士在迎接競爭的同時,也樂見其帶來的示範和氛圍。“佳士得進來後需要熟悉和消化中國的規則。”上海泓盛拍賣董事長趙涌説,“我們並不會感到壓力,因為國際拍賣公司進入上海也有助擴大本地拍賣公司的影響力,對我們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則將蘇富比和佳士得比作促進市場競爭的鯰魚,“國際大拍賣行到內地經營,會給我們帶來國際化的經營方式,帶來規範和誠信的經營樣板,也會為內地培養更多的專業人士,給收藏者帶來更好的服務”。

與此同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兩家內地拍賣業旗艦也于2012年同步“搶灘”香港市場,拓展國際客戶。“不一藝術”藝術總監何瑩認為,嘉德和保利的一大優勢在於佣金低於蘇富比和佳士得不少,同時擁有自己的忠實客戶群,“如果在徵集拍品的來源上更具國際視野,並繼續拓展西方客戶,一定更有競爭力。”

“儘管目前進軍香港的內地兩家拍賣公司與蘇富比和佳士得相比,在品牌號召力上仍有較大差距。但在書畫尤其古代書畫方面,保利和嘉德則要超過它們。”知名策展人蔣再鳴分析説,內地拍賣公司要在香港立足,更需學會尋找差異性優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