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一個月前再次被派到緬甸仰光考察,3年前,他就曾被派到仰光,回國時為家人朋友挑了幾塊翡翠玉石,因為那時緬甸玉石比國內便宜很多。隨著翡翠原料市場緊縮,當此次來到仰光最大的市場——昂山市場挑選禮物時,他發現翡翠的價格優勢越來越小。於是,他將目光放在了形形色色的緬甸工藝品上:用黏土製成的佛像、木雕、彩砂佛畫、藤竹手工藝品、漆器等,其中最吸引他的是緬甸當地藝術家的繪畫作品。
小畫廊別有洞天
“這些畫作大多出自緬甸當代藝術家之手,以油畫為主,風格各異,以緬甸僧人、街景、茵萊湖、蒲幹、大金塔等緬甸特色為主題,價格在5000—50000緬幣(1000緬幣相當於6元人民幣)不等。”李海峰説。經過一番挑選,他來到昂山市場一家小畫廊,畫廊門臉很小,在一位健談的緬籍印度小夥子指引下,他順著狹窄的樓道來到二樓,簡陋的空間裏,密密麻麻擺滿了作品,頗具大家工作室的風範。小夥子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著畫家和畫,“一張接近60寸的畫不過30000緬幣,我覺得很值。而這已算是緬甸藝術品中價格比較高的了。”出於對藝術品的鍾愛,李海峰挑選了3幅畫作。
“來到緬甸的中國遊客總是對翡翠情有獨鍾,忽視了其他值得尊重的藝術品。實際上,這些帶有濃郁當地氣息的繪畫作品更具有藝術價值。”李海峰認為。
歐美客人青睞緬甸當代藝術品
緬甸的當代藝術中心仍然在舊都仰光。一位對藝術有所研究的中國人了解到,仰光的畫廊主要散落在北部的富人區和外交官集中的“金色村落”的幾個街道,昂山市場零星也有一些畫廊和展示空間,出售的成名藝術家作品多在數千美元左右,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則為數百美元。周邊國家如泰國曼谷、柬埔寨金邊也有畫廊經營緬甸藝術家的作品。緬甸藝術界還和中國當代藝術界有零星交流,如2007年上海雲峰畫苑曾舉辦3位緬甸畫家的作品展。
目前,這些畫廊絕大多數都是針對歐美遊客、外交官這類買家群體,作品也多帶有地域特色,如描繪緬甸僧人、街景、風光等。仰光的當代藝術展覽,來客多是對藝術感興趣的大學生、當地藝術家、外國外交官和遊客,收藏者則以歐美和東南亞的藝術愛好者為主。
緬甸藝術品市場潛藏機遇
據緬甸中文報紙《金鳳凰》報道,2012年以來,緬甸工藝品和紀念品越來越暢銷,因為更多的外國遊客來到緬甸參觀,西方國家遊客對緬甸工藝品興趣濃厚,紛紛購買大量的緬甸手工藝品。最熱銷的工藝品有漆器、緬甸手工木質雕像、緬甸當地繪畫作品、緬産衣料、藤竹手工藝品等。
用黏土製成的佛像、佛首和柚木佛雕是緬甸各地都能見到的佛造像藝術品,如果上面加上彩釉則更加值錢。漆器是緬甸一大特産,當地人喜歡用漆制器皿盛放物件,如漆碗、漆盒、漆盤、漆桶等。緬甸的漆器分為兩大種,一是手工精品,繪製精美,造價不菲;二是民間散制漆器,樣式比較單一,通常由家庭作坊批量生産,圖案花紋簡單,手工很粗糙,通常的造型就是套盒、扁盒、筆筒、手環等,價格便宜。
緬甸還有一種獨有的美容品——香木粉,緬甸人叫做“丹納卡”。香木是緬甸獨一無二的樹種,它的枝幹烘乾後研磨成粉,再加水,可以涂在臉上,據説有美容、治療粉刺、痤瘡的作用,緬甸無論男女老少都在臉上涂這種粉。此外,緬甸還盛産木偶、布偶、樹籽編織製品、彩色粗布包和緬式紗籠等。
一位在昆明學電腦的緬甸華僑説,打算在昆明做緬甸手工藝品的生意,“我在緬甸本地有足夠的渠道提供貨源,如緬甸天然護膚品、真空包裝的酸湯料理、緬甸工藝品等,希望在昆明能找到市場。”
商家或可理性“轉戰”
沉寂兩年的翡翠市場,近日因毛料市場的“瘋狂”再次引發關注。近日,在緬甸落幕的翡翠原石公盤交易出現一石難求、毛料價格陡漲的現象,緬甸政府官方公佈數據顯示,第50屆緬甸翡翠原石公盤共投放原石10300份,較2012年減少了38%,原石起拍價從2000歐元變為4000歐元。
專家認為,多年來翡翠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已經處於危險的虛高狀態。此次的公盤毛料回國後成品定價肯定會高,可能面臨有價無市的尷尬。這讓本來就不理性的翡翠市場,泡沫吹得越來越大。不理性的翡翠市場要求翡翠商家理性思考,是堅守還是轉向,值得思考。在外國遊客如織的仰光昂山市場,華人生意遍佈,中國商人也有不少生意,不過主要關注的還是翡翠、木材這些資源礦産,對當地藝術品不是太關注。“或許,這對有心提前佈局者來説是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