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古齋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溟:藝術品電商平臺難成主流
對於所謂的藝術品電商熱潮來臨,我持保留意見。因為電子商務有其無法克服的缺陷,在藝術品交易中顯得尤為突出。
首先,藝術品電商平臺,缺乏最重要的互動過程。藏家購買藝術品,必須通過近距離欣賞,才能真正被打動。如果被簡化為在螢幕上點點看看,那人與藝術品之間直接交流的樂趣就會喪失殆盡。哪怕是3D效果圖,也還是圖片,缺乏打動人的質感。
其次,藝術品電商平臺無法為真實性提供有效保障。藝術品的唯一性導致其不像其他很多商品可以存在一星半點瑕疵,任何小毛病都可能導致一件藝術品的價值大打折扣,完全依靠圖片,而且是極有可能經過處理、美化的網路電子圖片,更不靠譜。
在我看來,電商平臺主要適合經營工藝品等較低端的藝術消費品,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可行性也大一些,因為他們自己可以提供一些輔助證明的證書。像嘉德線上做了這麼多年,已經算是很成熟了,主要推出的仍是較為低端的藝術品和工藝品。同時,它也配備一個實體展示廳,買家隨時可以到場看實物。説到底,藝術品電商平臺最終還是要依賴現場,而且不像拍賣,只需預展兩天,必須有相對固定的場所,持續較長時間。因此,網路拍賣可以省下酒店和預展場地的租金,但相關的支援要做得更週到,對拍賣公司其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見,網路平臺對實體的畫廊和拍賣行,很難産生真正有震撼力的衝擊。我聽説亞馬遜網站上最貴的一張油畫作品標價達到四百多萬美元,國外的專家都認為那不過是一種宣傳策略,根本不可能賣出去。我想,即使成功賣掉,也不過是個案,對市場的正常模式不會造成任何壓力。
當然,電子商務可以跨地區服務,資訊的發佈渠道更通暢,這是其不可抹殺的優點。如果作為藝術品交易的一種補充、輔助方式,還是比較可行的。要成為主流,恐怕沒門。
著名收藏家郭慶祥:電商平臺難以讓人産生信任感
購買藝術品,必須看原作。原因很簡單:一、藝術品考驗的是個人的眼力,網上的圖片再怎麼清晰怎麼立體,色彩等方面仍然會有誤差,難以讓人完全信任,要眼見為實,而且要通過“望聞問切”去真實感知。二、電商平臺,真假難辨。現在的印刷技術這麼好,像書畫這一類的拍品,拍賣行都出現過不少偽作,何況網路?
當然,我並不是完全否認藝術品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鮮事物,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就我自己而言,不可能去參與。欣賞藝術品,要的是感覺,光幾張圖片,怎麼能讓人“情”動於衷呢?如果連感覺都找不著,就稀裏糊塗地下手,便談不上是在用心購買了。
一些網路拍賣會提前做預展,因為網上競拍時間比較長,而且沒有現場那種緊張氣氛,有人認為更有利於買家理性競買。的確,現在拍而不付現象很普遍,尤其是上千萬元的拍品,競買人常常不提貨,讓拍賣行非常頭疼。但對一名好的藏家來説,無論拍賣場上競爭多麼激烈,他都會頭腦清醒、理智舉牌。而那些不成熟的藏家,即使參加網上競拍,照樣可能很不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