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台灣拍賣業2013年進入提速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2 12:08:16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台灣地區第一個拍賣協會有望於今年年底成立,同時,第一部規範古董文物拍賣的法律或將出臺。上周,台灣有關拍賣業者向記者透露了這個消息。據悉,目前台灣拍賣協會的籌備文件正處於整理、報送階段,協會將由台灣地區文化部門審批通過後於年底前正式成立。此外,由相關部門醞釀的《古董文物拍賣法》也將進入“立法”審批程式,將於半年內完成審核。

大陸拍賣業博興

激發台灣市場

台灣地區的拍賣業肇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一度于1992年吸引蘇富比、佳士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入臺成立亞洲第一家分公司。但由於藝術品鑒定、稅制和法律機制等問題,台灣拍賣業一直未得到顯著發展,與幾乎同期開始經營並快速成長的大陸拍賣業相比,漸漸拉開差距。蘇富比與佳士得也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因是否向島內稅務機構提交客戶名單等問題的分歧,選擇了離開台灣並深耕香港市場。至今,台灣地區拍賣業尚在無《拍賣法》、無行業協會、無有資質拍賣師的“三無”環境中發展。

那麼,是何原因促進了台灣拍賣行業在2013年的提速?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資深藝術顧問陸潔民今年在滬參加上海城市藝博會期間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採訪時表示,這與台灣拍賣公司數量近年迅速增長直接相關,而在該增長的背後不能忽視的是大陸地區拍賣業近年的博興、屢屢刷新的拍賣高價,以及大陸買家越發深入中國香港、日本、歐美拍場成為重要買方力量,這些對台灣地區拍賣業無疑是很大的刺激因素,引發島內業者的想像。2012年10月,第三屆華人收藏家大會的舉辦地從上海移師台灣,吸引兩岸三地諸多藝術收藏家。2013年4月13日至15日,第一屆台灣古董藝術博覽會在台北華山藝文文創園區舉辦,有15家古董商和6家拍賣公司參與該博覽會。

據了解,除了早期蘇富比、佳士得,2006年以前台灣僅有三家本地拍賣行,分別為羅芙奧、景熏樓、宇珍,前兩家主要經營當代藝術拍賣,宇珍涉及古董拍賣。2006年後,成立了中誠、金仕發、藝流拍賣行,其中成交額較高的是老牌拍賣行羅芙奧。在今年的首屆台灣古董藝術博覽會上,新近成立的沐春堂、易拍好、正德、世家、金仕發、富伯斯也在博覽會期間和前後舉行了古董拍賣。6月、7月間,成立於今年的門德陽及漢思拍賣也各自完成了首槌,而且上述新拍賣公司的共性是,都經營古董藝術品的拍賣。一年左右,台灣本土拍賣行從幾年前的三五家,擴展到10余家。

第一屆台灣古董藝術博覽會和眾多新拍賣公司成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吸引來自大陸的買家。台灣漢思拍賣行董事長張永朋對記者表示:“觀察兩岸市場發現,近年來大陸拍賣業成長火熱,台灣過去在拍賣市場中較多扮演被動角色,對大陸開放程度也比較低。但隨著目前兩岸交流增多並且台灣本地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繼承,本地藏品資源豐富,所以今年我們認為時機已經到來。”

入臺證卡住大陸買家

儘管外部時機已經成熟,但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的首屆台灣古董藝術博覽會原計劃邀請四五百位大陸客人,但實到人數僅有100多位。“其中一家拍賣公司連拍賣的午餐會都訂了450人份,後來很多都浪費了,聽説可能是入臺證出了問題。由此看,第一次組織博覽會吸引大陸買家,整個動作不是很利落,有點可惜。”一位業內人士坦承。據了解,這次博覽會從確定舉辦,到選定場址再到開幕,整個籌備過程僅約100天時間,而通常辦理入臺證件的整個流程需要約一個月,這或是展覽籌備方疏忽的一個環節。

相比之下,6月30日和7月11日舉槌的門德陽和漢思兩家拍賣行就解決了大陸客的辦證問題。赴臺參加門德陽和漢思拍賣的大陸買家佔到總人數的近三成和八成。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