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PPR 集團董事長亨利皮諾先生在與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會晤時,宣佈將向中方歸還皮諾家族所購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此舉立即在中國旋起輿論狂潮,勢頭甚至蓋過同期首度訪華的法國總統奧朗德。
這份“大禮”從表面上理解,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進一步拓展Gucci等品牌中國市場的舉措,但若考慮到PPR旗下的控股公司Groupe Artemis S.A同時持有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100%的股權,再聯繫佳士得在同一個月稍早時間宣佈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獨立運營牌照的國際藝術品拍賣行,則不難看出這實則是“一石二鳥”的高明公關之舉。
回望2009年,因為佳士得罔顧中國政府抗議,堅持在巴黎拍賣伊夫 聖羅蘭及其好友皮埃爾貝傑舊藏的圓明園兔首和鼠首,國家文物局還曾下發文件,要求各文物相關部門對佳士得及其委託機構申報出境的文物嚴加審核。
四年過後,劇情大反轉,佳士得獲得在華“獨立運營”牌照,在與其他國際拍賣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搶奪中贏得了先機——如今再有鼠首、兔首鋪路,佳士得下半年在上海開展業務自然也會順暢許多。
當然,佳士得也明白,儘管獲得中國商務部門批准並註冊了具備獨立法人身份的拍賣企業,但它在中國境內舉辦拍賣活動必然要依“法”進行——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境外拍賣公司被禁止在中國國內拍賣文物——這是最重要的前提。
這也意味著,佳士得與去年9月聯合歌華在京宣佈成立的合資公司——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一樣,這兩大國際拍賣公司曲線進入中國市場後,均只能拍賣“文物”管理範圍之外的當代藝術品門類。
而作為全球最二大規模的藝術品市場,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最核心的三大交易板塊分別是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與古董雜項,參照多家數據分析機構結果,這三個項目的成交總量在最近十年穩佔80%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果説佳士得、蘇富比在華只能經營當代藝術、珠寶、紅酒這些領域,那未來它們對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格局的影響自然有限。
有媒體朋友曾在佳士得宣佈拿到牌照的第一時間給我電話,問我怎麼看待這家外資拍賣機構進入中國。在我看來,這其實與佳士得8年前“借殼”入華並沒有實質區別。
早在2005年,佳士得就曾以“商標授權”的方式,與國內一家新成立的拍賣公司——北京永樂達成某種形式的合作,而永樂也在短期迅速徵集到400多件拍品,並在該年年底舉行了首拍。當然,儘管佳士得方面強調並不參與永樂公司的經營,但這種繞開文物、拍賣監管部門的商業操作註定風波不斷:替永樂執槌第一場拍賣的著名拍賣師劉新惠甚至在拍賣結束後就被中國拍賣協會宣佈吊銷執照。同理,雖然永樂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文物拍賣許可證,但在相關部門監察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以經營當代藝術門類為主以規避更大風險。
所以,只要《文物保護法》第55條第3款的規定維持不變,任何以“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或“外商獨資”的拍賣企業,都不可能在中國境內“經營文物拍賣”——也就是説,國際拍賣公司欲從巨大的中國文物拍賣市場中分一杯羹,可謂長路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