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剛剛過去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交出了一張亮麗的“答卷”:僅僅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的總成交額就達到了1.3億元美元,其中蘇富比的總成交額是5240萬美元,幾乎是估價的1.5倍。佳士得的成交額也超過了估價的1.5倍,達到了8000萬美元。然而,在驕人成績的背後,讓人看到的卻是市場的“二八分化”日益明顯。
埃斯肯納茨以1385萬美元拿下定窯瓷碗,無疑應該成為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重大新聞之一。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引發了高古瓷器熱已經從成為了一個趨勢,比如一件造型小巧別致的耀州小執壺,在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估價僅為6000美元,但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13.5萬美元,所有上拍高古瓷中只有一件流拍。而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一件宋代的越窰花口盤,估價5000至7000美元,成交價則達到了7.5萬美元。
與此相比,明清瓷器的成交則冷淡了許多,雍正倣汝釉犀耳尊、乾隆青花福壽蓮紋抱月瓶,估價在20萬美元左右的瓷器紛紛出現了流拍,即使看上去成交火爆的,其最終價格也在市場的預料之中。此次佳士得瓷器工藝品轉成的封面作品——乾隆青花黃彩案刻雲龍紋珠紋鳩耳尊,最終成交價為380萬美元。
除了瓷器之外,此次紐約亞洲藝術周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黃花梨,雖然佳士得拍賣行推出了“美國私人珍藏黃花梨傢具”專場拍賣,但是整體估價偏高,13件拍品僅成交8件。倒是在瓷器工藝品專場中,一件長4.52米的黃花梨獨板香案,以超過了7000萬元人民幣成交,成為全場拍賣的一大亮點,而其在1996年從福建賣出時的價格只有30多萬元人民幣。
發掘價值洼地,也是今年紐約亞洲藝術周的一大亮點。與明清宮廷藝術品相比,高古青銅器與高古佛像目前仍然屬於價值的低窪地,吸引了很多有心人士的關注。一對漆金銅菩薩立像,估價3萬至5萬美元,成交價超過了120萬美元,一件西元9-10世紀的西藏青銅雕像則賣出280萬。而傳統的宮廷藝術品板塊在這一季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擠壓,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有好貨的賣家惜售而造成貨源緊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宮廷藝術品的買氣確實大不如前,導致了乏善足陳的局面。
在紐約亞洲藝術周中,中國當代水墨成為最大亮點。蘇富比、佳士得拍賣行及一些私人畫廊紛紛舉辦了展銷性質的中國當代水墨展。有消息稱,在中國藝術家抵達紐約前,參展作品已銷售一空。處於調整中的藝術市場,藏家愈加冷靜,資金流動性減弱,購買行為更傾向於已被美術史肯定的畫家和精品。這支從藝術品市場突圍中的力量,到今年備受各大拍賣行青睞的板塊,在業內專家看來,還是一種板塊輪動效應的表現。
在紐約亞洲藝術周拍賣之前,一份市場報告曾顯示,因為經濟增長放緩和缺乏優質拍品,中國藏家在2012年的藝術品支出金額下跌了24%。但隨著此次紐約拍賣之後,經濟增長放緩而影響藝術品市場行情的説法似乎有點站不住腳。佳士得中國藝術的聯席主管Michael Bass和Noah Kupferman在一份聲明中説:“這些數據顯示,來自私人收藏、傳承有序的拍品,依然會帶來市場的強勁需求。”蘇富比亞洲藝術副主席司徒河偉則表示:“結果再次顯明,紐約作為全球亞洲藝術品拍賣中心,吸引了全世界範圍內的眾多買家和賣家。”國內的許多藏家也紛紛在微網志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藏家馬德光表示:“從紐約蘇富比、佳士得的拍賣成交結果來看,比2012年春季拍賣會的結果好多了,全球藝術品市場在逐步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