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面臨沉寂的中端當代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9 23:46:37 | 文章來源: Hyperallergic
面臨沉寂的中端當代藝術市場

就好像我們在保護中産階級上還不夠麻煩似的,中級的藝術市場成為了藝術界中商業人士在近日來討論的最新話題。為什麼頂端的藝術市場能夠持續繁榮,而低、中端的藝術市場卻經受著磨難?

諸如高古軒、Hauser & Wirth、David Zwirner等一流畫廊似乎有時候將整個空間裏的氧氣都吸光了:它們佔據了所有的新聞頭條;它們代理的當代藝術家不斷地創造拍賣紀錄,在博物館舉辦展覽,在你前往的任何一場藝博會中大放異彩。這是以損害那些不太著名的藝術家及小型畫廊的利益為代價的。以下是對目前這些問題的一些推測。

是收藏家的錯?

藝術評論員Martin Newman在《The Mirror》將高端藝術市場的不斷繁榮與中端市場的困難重重歸咎於許多收藏家的輕率。新出現的、富有的收藏家“大量購買”新的藝術品,從著名畫廊購得充足的新作品,而這至少會導致某些藝術家從無名走向出名吧?資本不足的收藏家被排擠出去了,而某些藝術家也得不到他們需要的“養分”——要不就賣出數百萬的作品,要不就一件都賣不出去。

是經銷商的錯?

必須指出的是來自《ARTINFO》的撰稿人和編輯為批判性的市場寫作提供了持續而且重要的支援。Shane Ferro注意到了中端市場正在“踩水”,而高端市場的作品價格卻在持續增長。其中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造成了最大的傷害。

應該責怪誰?Shane Ferro觀察到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不會太議論到經銷商。“大牌經銷商——比如拉裏·高古軒、佩斯、David Zwirner等等——及諸如Mugrabis家族與Nahmads家族等財力雄厚的收藏家族幾乎完全控制了最昂貴的當代藝術家的市場。”Shane Ferro在一篇評論中寫到。藝術市場泡沫的邊緣(如果泡沫真的存在的話)正是被這些不斷推動價格上漲的進取心十足的經銷商推進的。

是如鯊魚般的商業環境的錯?

中端市場經銷商Edward Winkleman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到他的許多同行都致力於發展經典的Leo Castelli畫廊經營模式——即發掘還未為人知的年輕藝術家,栽培他們的事業,為他們開創一個市場,然後從結果中獲益。這聽起來很不錯,可是大牌畫廊如今對“物色人才”也很有興趣——也就是説它們從那些通常依賴於作品銷售額來制定接下來的計劃的畫廊中“偷”走那些能賺錢的藝術家,然後用一場高調的個人展來提升他們的作品價格。Edward Winkleman認為這種“物色人才”的方式“動搖了如今的商業環境”。

是大亨們的“公關”的錯?

在自己獨具特色的《Intervention》專欄中,ARTINFO的執行編輯Ben Davis稱藝術市場是“骯髒、殘忍與唐突”的一種霍布斯式的結合物。超級富豪們正在駕駛這輛“火車”,而似乎沒有人能夠把他們從座位上趕下來。“作為一種投資手段,藝術品是已經非常富有的人進行的一場賭博,賭注是讓自己的財富能夠持續增長,”Ben Davis寫到。但又不完全是這樣。他還稱購買藝術品也許還能為有錢人提供一種文雅的、有教養的形象——畢竟他們通常都是靠自己的金錢來源來獲得注意力的。“也許那不僅僅與有錢人變得有多有錢相關,還也與他們的獲得有多非法、因此他們感到自己有多需要進行補償有關。但我個人的看法是,藝術太過重要了,以至於不能成為大亨們的‘公關’,無論他們願意花多少錢來達到這個目的。”

我們仍然找不到正確的答案,而中端市場將會繼續堅持下去——因為充滿熱情的奮鬥者會堅持下去。不過我們也許將會面臨一個選擇:我們是希望一個充滿了高古軒們、達明安·赫斯特們和傑夫·昆斯們的藝術界,還是想要一些不那麼俗氣、有更多理性的思考、也許還會不那麼合乎潮流的東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