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香港部分拍品價格高於內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6 14:24:36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拍賣現場

中國嘉德香港首拍拍品:徐悲鴻的松鷹圖

繼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開始香港首拍後,北京匡時也確定了前往香港的策略。與此同時,廣州、深圳的藝術品拍賣行也開始試水香港。而在不到一個月內,廣州銀通已經在香港舉行了兩場小型拍賣會。

“香港生貨(在市場上出現頻率不高的精品)多,買家買回來後就算即刻轉手也有賺頭。”一個廣州行家告訴記者,這就是香港拍賣會成為內地買家“蓄水池”的緣故。然而,也有行家認為,到香港“淘寶”未必一定有所得,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拼大膽、勤奮的階段,而是看眼力和見識了。

“未來十年是藏家的黃金十年。”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藝術品投資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余丁先生提出,“內地畫廊進入香港、國際畫廊進入香港,國際拍賣公司也在進入內地,雙方的交流中似乎都發現了對方的優點和好處。”

而大藏家、香港敏求精舍前主席葛師科已有四五十年的收藏經驗。他透露:“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拍賣場上幾乎看不到一個內地買家,買家主要來自日本、歐洲及香港本地,後來才逐漸出現來自台灣地區的買家。”

廣州銀通在去年12月底開始了香港第一場拍賣後,1月6日又緊鑼密鼓地舉辦了第二場。總經理陳俊明總結兩場拍賣會的成交率:“第一場為80%,第二場稍微遜色,不到60%。”儘管如此,在“異地”的兩場拍賣會時間如此貼近已算少有。

其次,由於在拍賣會上以港元起拍、競價和結算,所以很多買家難免會先在心裏“打個八折”。陳俊明説,譬如一件估價10萬港元的拍品,買家在拍前考慮價格時,或者先算成8萬元人民幣,再加上15%的佣金,等於9.2萬元人民幣;或者不算15%的佣金,直接按10萬元左右人民幣來估算。如果買家能在1周內付款,有的拍賣行“酌情”只收12%的佣金。

部分拍品價格高於內地

據了解,這些“淘金者”關注的拍品價格區間一般在幾千元至10余萬元之間,多數是老舊的書畫和雜項。他們中的一些人在香港小拍賣行淘貨後送到大拍賣行拍賣,有時也能獲得不低的利潤。

行家胡義成有多年淘寶經驗,他告訴記者,很多行家從香港買貨回來確實都賺錢了,“不過在香港,買家要夠專業才可能買到好東西。”

周先生(化名)是廣州市場的商家,從2008年起就開始轉到香港市場“蒐羅”:“北京、上海價格很高,找到便宜貨難度大;其次到北京、上海的成本相對較高,而廣州到香港交通便利、成本低,我有時一天往返,還能省下費用。”

從那時起到2011年,在香港撿的“大小漏”為他賺了不少資金。譬如他前年在香港用幾千元買到一件古代的寫經,最後在內地拍賣行以十余萬元賣出;一套清代的書,品相不錯但印刷普通,他只用3000多元就買下了,最終因為發現是名家刻版而最後以8萬元易手。周先生舉例,譬如齊白石木版浮水印的畫集,內地去年的行情從原來的2萬元降至1萬元左右,但香港市場上仍賣2萬元左右。

胡義成認為:“這一年來我基本是到香港送拍。因為全國各地的買家都到這個市場來,他們那麼大老遠花那麼大費用來一趟,總想搏一搏,所以退而求其次,多少都要買點,肯定推高了市場價格。”

香港廣州相互“撿漏”

不過香港還是有“漏”可撿,胡義成認為在藏家家裏更可能淘到寶。“很多人説讓香港成為廣東買家的‘蓄水池’,我覺得倒不如説香港和廣東市場現在是互相交融的局面,因為彼此的客戶群不同,認知度也不同。”

據了解,不少香港行家積極到廣州“淘寶”。每週二淩晨,廣州舊城區都有一個歷久不衰的“天光墟”,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和賣家集中在這裡。一個商家告訴記者,“今天就起碼有3個香港做古董行的也來買貨了。”他盤算了一下:“這些人要一大早來買貨,肯定要在廣州住一晚,費用也不小,沒有利潤他們不會花這個成本。”

“往往在別人看起來很普通的東西,你能看出門道來,錢就只有你能賺了。”他認為,這是衡量一個行家是不是真行家的標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