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市場重圍中探藝術業態 畫廊街仍缺藝術氛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8 13:34:57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觀音堂畫廊街某畫廊內,觀眾寥寥。作為“中國第一條畫廊街”,這裡見證了近年畫廊市場的起伏。由於藝術氣氛的缺失,這裡大多時間仍顯得冷冷清清

觀音堂畫廊街,一家正在裝修的畫廊,坐在門口休息的工人好像雕塑一般。從2006年開街起,這裡經過了兩期建設,目前正在打造三期工程

觀音堂畫廊街上的指示牌

專業經營朝鮮畫的萬壽臺畫廊



畫廊外的停車場

畫廊街東側的古塔公園未來也將建成藝術街區

從東五環駛入京哈高速,向東四環方向行駛,沿著輔路走到王四營橋下,橋北那條路就是觀音堂文化大道。沿街房子上端赫然立著大牌子,上書“觀音堂畫廊街”,街的西面是一期,東面是二期。一期主要是各家畫廊,沒有展覽的日子很冷清,簡潔現代的外部裝修風格、高大的泥塑藝術裝置都營造出些許藝術街區的感覺。街對面的二期卻分佈著足浴、涮肉城、律師事務所、門診部等,瞬間又回到了煙火人間。

“第一條畫廊街”仍缺藝術氛圍

北京玖方藝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旺説,王四營鄉打算一期二期統一管理運作招商,重要的是要調整業態。從明年1月1日開始,玖方藝盟公司將正式接管二期。今年12月31日之前將陸續把這些無關商戶人員的安排方法確定,逐步清理不相匹配的業態,繼續招商文化藝術産業的商戶。

北京油畫雕塑促進會秘書長袁華認為,這條街應該做全國最好的一條畫廊街,因為交通比798、酒廠、草場地都方便,唯一的不足是,從地理位置看,其他藝術園區離中央美院較近,相比之下,這裡的藝術氛圍有一定缺陷。但是,對畫廊來説,這個劣勢又不是那麼明顯,因為畫廊是經營機構,需要一個很好的交易環境,環境有了,人家都願意到這裡來,人流多了,也能帶來一些零散的客人。現在來這邊人少的原因,就是缺少藝術氛圍。袁華説門前的這條路影響大,像798、環鐵、草場地都是園區,到那裏就是終點,觀音堂卻不是,路上走的車和這條街沒什麼關係。

最早一批入駐畫廊街的雲峰畫苑總經理王玥華説,畫廊還是要有人流量,不能只靠固定客戶,現在整體藝術品市場都不是太好,畫家數量有增無減,但是成交量明顯差了。人流多主要起宣傳作用,而且對印刷畫、複製畫的銷售很有用,他們以前在南池子每月都有幾萬塊的銷售收入,在這邊則很少。

但萬壽臺畫廊副總經理宋海蓮認為,對於他們這樣做朝鮮畫的來説,人流和實際交易沒有太大關係,798人倒是挺多的,但很多都是把那裏當作旅遊景點去觀光的人,實際交易量並不多,而真正能到觀音堂來的就是抱著購買的希望來的。

畫廊街隨畫廊市場起伏不定

從最初的53家畫廊到現在的20多家畫廊,畫廊街本身經歷了畫廊市場的變遷。陳旺説,當初剛開街時有些盲目進入市場的商戶後來被洗牌淘汰,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這兒的如雲峰、所染、可創、都美、敦誼畫廊等,其業務也都不盡相同。

雲峰畫苑以做國畫為主,走簽約畫家,巡展、出售這樣的經營模式,目前有近1000個簽約畫家,而最早入駐畫廊街的都美畫廊目前已經不做展覽了。都美畫廊經理趙慶偉説,畫廊的經營思路轉變了,他們買斷畫家的早期作品,與拍賣行合作,將不同畫家不同時期的一些作品打造包裝成一個整體的形象,一般都得60-100個標的,因為目前藏家和機構更看重畫的意義及其在學術史上的意義,而不是只看畫家本身,都美在觀音堂的畫廊目前更多是做工作室和會所。

萬壽臺畫廊則看重了朝鮮畫的潛在價值,從30年前開始到朝鮮收藏作品,買斷畫家的作品,在國內出售。朝鮮畫價格不太高,但繪畫水準並不次於一些名家,年代、作者、題材不同,價格不等,最高的也可以賣上百萬元。朝鮮畫風格比較寫實,這也是萬壽臺和其他畫廊的差異所在。宋海蓮説,隨著更多人開始了解朝鮮美術,朝鮮畫的市場也在上升。

今年新入駐畫廊街的藝客凡高畫廊則注重把油畫和現代裝飾的概念進行融合。藝客凡高總裁鄧建華認為,中國老百姓對於油畫的認識比較狹義,甚至認為和生活沒關係,看成完全的藝術品。目前油畫市場分四類,一個是原創,屬於高端市場,需要懂的人欣賞和收藏;第二類是大部分人買臨摹品,沒有智慧財産權概念,市場比較淩亂;第三是裝飾畫,和生活息息相關;第四類,有特定想法,比如家裏有個照片,想把照片變成油畫,讓保質期更長一些。藝客凡高的業務也就在這四個類別裏,原創部分也是簽約畫家、包裝畫家,簽約畫家還能帶學生,培養畫工,畫工只做客戶的訂單,如裝飾公司,王四營這邊成為一個裝飾畫的銷售終端。鄧建華認為,裝飾畫未來是個趨勢,原創讓老百姓大面積接觸不大可能,不像西方積澱了上百年的時間,幾乎家家都懂得欣賞藝術,要進入老百姓的市場,得先做和他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不需要價格太貴。

現在的畫廊街上,還有些傢具店也開始賣畫。趙慶偉説,王四營這個地方的氣場和別處不太一樣,它所在的十八里店地區做傢具的非常多,北面南面都是做傢具的,所以畫廊街上也有傢具店,有些古傢具店也賣畫,這其實是一種市場重心的自然流動,像一般賣古傢具的都賣國畫,這個比較搭,但是有的傢具店就做油畫,在西方買油畫都是站著端杯咖啡談,在這裡可以坐著黃花梨木的椅子談油畫,這就是這個地方的特點,有很多中國化的影子,所以細看這條街很有特色。王四營的發展比較穩健,另外很重要的,這裡的房租不貴,每天每平方米2元,中間還落過一次價,體現對商戶的鼓勵——經營成本低對於畫廊很重要。

■ 藝術區溯源

觀音堂畫廊街,亦稱觀音堂文化大道,位於朝陽區王四營鄉甲2號,2006年6月18日正式開街。和其他藝術家自發聚集形成的藝術區不同,觀音堂畫廊街是在政府主導下建立的、第一個把原創藝術品經營及文化衍生市場開發作為經營內容的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最初有53家畫廊入駐,在開街儀式上被當時的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稱為“中國第一條畫廊街”。2007年二期竣工,與一期隔街相望,目前正在打造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完工。

■ 行業觀察

難以走出“圍城”的國內畫廊業

●馬健,著名藝術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研究員

在目前的藝術品市場格局中,畫廊可以説深陷重圍,處於一種可有可無的地位。第一,畫廊與畫家的合作關係極其微妙,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畫廊大牌欺畫家,畫家大牌欺畫廊”的關係。畫廊與畫家之間關係融洽的有沒有?一時融洽的有,長期融洽的非常少!所謂的私下交易、霸王條款以及誠信缺失等問題,説到底都是利益之爭。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畫廊永遠走不出“圍城”。第二,畫廊不僅面臨著同業的競爭,還面臨著拍賣行的競爭。在中國,很多畫家本人就是一家“小畫廊”,不僅在委託畫廊代理銷售的同時私下賣畫,而且時不時通過拍賣行賣畫。不僅如此,在畫家和拍賣行的“雙重夾擊”之下,中國的畫廊還不受政府“待見”,稅負之重早就“超英趕美”,名列世界前茅了。我不是危言聳聽,就算中國的畫廊全部關門,只需通過助手、經紀人、網站、畫展、博覽會和拍賣行等渠道賣畫,我看也不會對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産生多大的衝擊。

同很多城市相比,北京畫廊業的發展已經算不錯的了。從全國範圍來看,比較正規的畫廊,三到四成都在北京。從北京畫廊的分佈情況來看,既有“離群索居”的,也有在環鐵、798、草場地和觀音堂等地“聚集扎堆”的。離群索居、不湊熱鬧的畫廊,多是由於歷史原因或是因緣際會。“聚集扎堆”的畫廊則多是由於政策吸引或為分享“集群效應”所帶來的人氣。但總的來看,聚集在各大藝術區附近的畫廊,差異還不夠明顯。至於經營狀況,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中國的稅收政策實際上並不鼓勵畫廊合理合法地“做強做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根據中國的稅收政策,年營業額在80萬以下的畫廊要繳納3%的增值稅,年營業額80萬元以上的畫廊則要繳納17%的增值稅。面對這樣的稅收政策,你説畫廊會如何上報自己的營業額?當然,稅務部門也不必因為自己少收漏收了畫廊的稅而感到沮喪和自責,因為總體而言,無論是實行代理制的畫廊,還是實行代銷制的畫廊,絕大多數的經營狀況還真不怎麼好。

西方的畫廊在藝術市場乃至整個藝術生態環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發揮著兩大重要功能:第一是分工,畫家好好畫畫,畫廊負責推廣和銷售,通過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各司其職,實現“雙贏”。第二是把關,畫廊充當著藝術品進入市場前的“把關人”角色,從而為買家提供“高水準”的藝術品。雖然畫廊未必總能夠發掘出最好的藝術品,但它卻可以將最不好的藝術品擋在門外。但中國的畫廊目前卻沒能發揮這樣的功能。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那中國畫廊的優勢就無從談起。我總覺得,我們很多人對畫廊性質的理解存在偏差,總覺得它是單純的營利性商業機構。如果是同美術館這類非營利性藝術機構相比,這種看法當然也有道理。但事實上,畫廊並不是單純的營利性商業機構,它同樣發揮著“文化人”的美育功能,發揮著美術館的部分職能。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針對畫廊的稅收制度就顯得更不合理了。

■ 親歷者説

畫廊街要保證專業和高檔品質

●李劍光,世紀千緣文化藝術發展公司原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觀音堂畫廊街最初策劃人,現為北京燦藝術中心董事長

最早我是想到古塔公園那邊買塊地,做博物館,開始和當地政府接觸,他們那時就有意在王四營發展文化藝術産業,想通過這樣一個項目改變鄉里落後的面貌,現在的文化大道也是當時鄉里最主要的街道,比較破敗。

最後確定引進文化機構和畫廊做高雅藝術,鄉里熱情很高,請我這邊幫助策劃一下。當時是2005年,之前我已經做畫廊20年,這對我來説輕車熟路,政府支援力度很大,策劃宣傳推廣都很多,當時國內藝術市場也正走向一個開始繁榮的階段,所以招商很順利,半年時間就滿員了。開街儀式相當隆重,人山人海,最初經營得不錯,甚至一度798都感到有壓力。我堅持畫廊街還是要保持純粹性,對於入駐商戶的專業品質有很高要求。可是半年後,慢慢有批條子,跟上面打招呼的商戶都進來了,入駐商家參差不齊,難以保證畫廊品質,這條街的形象就會受到影響,這與我做這條街的初衷不一致,於是就把股份賣給了後來的管理公司。我認為畫廊街雖然不一定非要進畫廊,賣古董也可以,但是要保證專業和高檔的品質。

■ 園區規劃

打造更多元化的文化産業街區

●陳旺,北京玖方藝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四營鄉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準備打造工字形文化産業街區,以畫廊街為主,南接京哈高速,北至勁松東延路,在四環五環之間,主要以書畫、瓷器、奇石、古玩、香檀文化為主要內容。

三期預計明年七八月份建成,還是主要吸引畫家、畫廊和藝術機構以及經營藝術品的相關産業。畫廊街東邊除了鄉政府就是古塔公園,在既不破壞公園景觀又符合文化産業特色的要求下,準備建設能活動的木屋,作為畫家的工作室,也可以作為作品展示的地方,逐步建成藝術街區。

畫廊街一期叫觀音堂文化産業大道,是龍頭項目,將來有可能就叫文化産業園,這是最近提出來的説法。等村民搬遷上樓後,一期的後面近一百畝地,想建成畫家村,畫家在後面創作,前面有門臉店,像前店後廠似的。

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把畫廊街前面這條路斷了,中間蓋一排房,社會車輛從五環邊單開一條道繞行,街口建一個畫廊街的統一標誌,提高整體的文化氛圍。另外三期可能會建設一些面積較小的房屋,吸引一些規模比較小的畫廊進來。三期業態更多元化一些,像餐飲茶室咖啡廳酒吧等等,做一個更大面積的展廳,建一個新的美術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