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盈時拍賣定位引爭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8 15:17:4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當今的拍賣市場厚“今”薄“古”,近現代和當代藝術品常常賣得比古代的貴。成立不久的盈時拍賣卻逆潮流而上,以古代藝術品作為主打拍品,厚“古”薄“今”,頗受關注。10月10日,“王者歸來——四王吳惲與東方文藝復興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收藏家朱紹良、資深媒體人孫煒、北京拍賣協會秘書長劉尚勇、北京盈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吉喆談了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據悉,盈時拍賣將於10月30日舉行“四王吳惲”專場,共計推出6位藝術家的10件精品,總估價達1.5億元。除此之外,還有美版《揭缽圖》卷、金農《花卉冊頁》等多幅博物館級別的作品上拍。作為新成立的拍賣公司,盈時以“真、精、稀”定位,走高端路線。孫煒預測,縱觀今年各大拍賣行徵集情況,盈時或將成為今年秋拍的一匹黑馬。

劉尚勇認為,盈時拍賣的定位釋放了一個良好信號。他説:“近兩年古代藝術,即古代繪畫,經過大家的挖掘確實含金量非常高。但是古代藝術品卻沒有近現代藝術品賣得貴,總覺得價值有點扭曲,怎麼理順這種價值關係?怎麼對重要的文化藝術財富進行學術解釋?怎麼在拍賣前做好古代藝術品的價值推介、整理以及挖掘?這是一個課題。”

朱紹良也注意到一個現象:“雖然古代藝術品在拍場上並不得意,但世界一流的博物館都會花重金收藏古代書畫。”他舉例説:“北京故宮自中國有藝術品拍賣以來,收了很多古代書畫、陶瓷、青銅器等,但沒有聽説他們花重金去買近現代和當代藝術品。上海博物館收的宋高宗的《養生論》也是天價。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颺颺的索靖的《出師頌》,故宮出了2000多萬元。”

“這20年的市場發展,我們過去沒有理清價值,只是順應了市場這樣一個厚今薄古的現象,還是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今天我們就是要把一部分資訊挖掘出來,呈現給買家,特別是呈現給有價值投資願望的買家。”劉尚勇表示,希望盈時拍賣透露的價值取向,引起大家思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