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北京文化保稅區對藝術市場的促進能否像理想般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1 16:23:54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現場圖片
       據悉北京將在首都國際機場旁建成一個面積達8.3萬平方米的國際文化保稅區,該保稅區將有望實現對藝術品交易的免稅政策。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可要想挽回查稅風暴導致的市場信心受挫,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保稅區真能像理想的那樣好麼?
       中國內地藝術品交易高額的關稅一直為業內所詬病。4月份北京海關沸沸颺颺的查稅風波,雖仍未公佈調查結果,而其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震動卻波瀾頻起。7月份嘉德發佈消息,將在今年秋拍由其全資子公司在香港開展拍賣業務。隨後北京的幾家大拍賣公司均表示正在認真考慮將其重要業務移至香港。北京和香港之間關於亞洲藝術交易中心地位的爭奪似乎出現轉折。面對著本應該吸引到北京的國際資金、就業機會與藝術品市場的稅收和份額,以及隨之而來的旅遊、餐飲與購物等其他行業的發展,北京坐不住了。
       一問北京文化保稅區:是“保稅區”還是“自由港”?
       對於此事最早的報道皆稱北京要建設“文化自由港”,而後來的報道又改口稱為“自由港”雛形。事實上,文化自由港的稱謂最早出自外媒,國內媒體跟風報道,官方隨即表態,文化保稅區相關負責人沈明初説,所謂的“文化自由港”其實是今年3月在順義天竺授牌成立的“文化保稅區”,不是“自由港”。可不要小看這一稱謂的轉化,背後的實質卻完全不一樣。雖然文化保稅區對藝術品進出口實行減稅、免稅、保稅等政策,可是這種減免保是建立在“保稅區”內,藝術品進保稅區不收稅,可並不代表出保稅區的時候不要稅,但自由港卻是免除關稅或者關稅很低。同時,沈明初也表示,北京的文化保稅區已經具有香港自由港的功能,與香港的自由港其實在條件、流程、環境上已趨於一致,就是個“小香港”。真不知道這“小香港”到底是“小”到了哪?
       二問北京文化保稅區:能否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不管是“保稅區”還是“自由港”,如何使得政策落實,如何使軟硬體設施與環境達標,如何使願景成為現實,這才是值得關注和憂慮的問題。可事實上這也並不樂觀。
       首先,在稅收政策上,雖然文化保稅區內審查和稅收有所鬆口,但是仍趕不上香港。香港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吸引內地拍賣公司去香港註冊的直接原因,即使內地的稅收總體上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仍不能適應當今拍賣市場的發展。
       其次,在保稅區環境上,一方面文化保稅區建在天竺綜合保稅區內,位於順義機場附近,以園中園的形式建立,在環境建設與軟硬體配套上必然有局限與不足之處。作為對文化環境、商業環境、交通環境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的藝術品交易來説,不解決服務環境、商業環境、配套設施等問題,不能體現交易的差異化競爭,那麼這樣的聚集將無異於一個高水準的潘家園。
       三問北京文化保稅區:是否有“權宜之計”的嫌疑?
       毋庸置疑,北京文化保稅區的建設必然有望促進北京拍賣市場發展,但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諸多問題卻似乎並不是一個文化保稅區就能解決的。面對稅收方面的問題,似乎只有建立自由港才能形成內地的藝術品市場競爭力。可對於在北京建文化自由港,沈明初卻認為並不現實,理由是“中國這麼大,不可能都是自由港,即使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壁壘”。而在國外很多儲存貨物的自由港或保稅區,藝術品交易沒有什麼稅,都是鼓勵藝術品進口的。
       源於關稅的問題,到最後卻得不到根本的解決,中國特色又一次起到強有力的擋箭牌功效,叫人聽起來總有點拉大旗作虎皮、小腳穿大鞋的感覺。當然,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能指望一夕之功便可以解決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頑疾,並且湯師爺教導我們步子邁大了也容易出現問題。面對香港的挑戰,北京文化保稅區已經不憚提出向著“亞洲、乃至世界藝術中心”進發的雄偉目標。保稅區只是自由港的初級階段,而這個“初級階段”是必須要突破的。市場是唯一的試金石,進入市場自然會見分曉,希望北京文化保稅區的建設是一劑經過嚴密論證的良方,而不是又一次拍腦袋拍出來的權宜之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