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攝影收藏觀察:大買家薛蠻子和攝影收藏的小江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02 10:18:1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703.8萬元,與春拍中動輒以千萬元計的明星拍品相比,華辰影像春拍的總成交額似乎並不起眼,然而作為攝影收藏碩果僅存的拍賣專場,華辰春拍無疑具有標誌性的作用。特別在今年影像專場中,著名投資人薛蠻子出手包攬半場藏品,新大佬的出現,似乎給略顯邊緣化的中國攝影收藏帶來了更多想像空間。

大佬薛蠻子入市

“幾乎又是半個包場吧。” 華辰拍賣公司影像部經理李欣説,她指的買家就是薛蠻子。5月11日,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春拍的影像專場成交額達到703.8萬元,而薛蠻子拍下了一半。“目前來説老照片,第一就是他了,第二個紀實類??的就是朱勇,他倆人坐一塊,特別有意思的是王志平的《國喪》,這件藏品幾年前曾經流拍過,我知道朱勇收這類,就組來徵集到之後先是推薦給他,朱勇本來買,但沒有想到薛蠻子也看上了,好東西大家都有同感,他們倆説讓,最後倆人説咱倆半劈吧,一人分一半。當天,那日松就發了微網志,説他們將合作開發這套藏品,重拾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段“遺失”的中國攝影史。”

“我們兩個是老朋友,我説咱倆搶這個幹嘛,一塊玩吧,化敵為友,對我們來説利益最大化不是我們的追求,不是漲價賣給別人,大家有同好、以文會友。”薛蠻子談到和朱勇一起買下《國喪》時説道。包下半場攝影作品,對於他的財富來説,似乎不是一次大宗的拍賣,但對於業內唯一一家進行攝影作品專場拍賣,薛蠻子的出手無疑足夠“闊綽”。“我喜歡有生活的、見不著的題材。碰上我喜歡的照片多了就多買兩張,喜歡的少就少買兩張,喜歡的照片太貴了也少買兩張,便宜就多買,可以買可以不買的也都買兩張。隨意性很強,跟我的人生態度一樣,跟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薛蠻子的入市,顯然給這次春拍帶來更多活力,李欣總結今年最顯著的特點,像《遠東》雜誌、《廈門全景》這種好的東西,在拍場上競爭激烈,成交價格比估價高出了50%以上,《廈門全景》是估價的400%。其他的出自名家的經典照片,如米勒(Milton Miller)、阿芳的代表作,單價遞增30%以上。“不得了,翻得挺厲害的。去年,阿芳的照片,在華辰還有6千元左右的,今年,不過萬拿不走了。現在,十九世紀名家的代表作,如果低於一萬,都可以買,是漏,可以撿。”

讓李欣興奮的是,現在已經有包括國家級的博物館在內的十多家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檔案館來華辰競拍影像藏品。“晉察冀”的那套原版照片,是共産黨攝影史上最為重要的原版老照片,除了流落到市場上的外,全部在國有的博物館裏藏著。就是南方的一家美術館與薛蠻子爭,最後以23萬的成交價收藏。還有,每年都有新的藏家進場,“有一個723號牌,是一家新進場的國家級博物館,舉的很兇,好幾個標的與薛先生的投資基金爭,買下了不少東西。《遠東》雜誌,一位去年入場的福建買家出價50萬,不過薛先生從48萬一口跳到了50萬,如果他那一口是加一萬,福建的那個藏家會叫50萬,那《遠東》雜誌應該會以51萬成交,可能成為全場的最高價。”

攝影收藏的邊緣化困局

“我覺得還是收藏攝影的人太少,每次舉手不過三、五個人而已,收藏繪畫作品可能有幾萬個藏家舉牌。只有真正有人人都收藏的時候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薛蠻子説,也有現場參與者回憶,“現場來了很多人,基本上都坐滿了,這在這種相對小眾的收藏中不多見,雖然來了很多人,但出價舉牌的人並不多,屈指可數,卻只見薛蠻子團隊頻頻舉牌,後來經過媒體報道,才知道他買走了近半數的拍品。”

薛蠻子足以稱得上大賣家,然而這樣的大買家的出現卻顯得攝影的這個生態不平衡,全國的專業攝影畫廊不過10余家,這種一級市場的薄弱直接影響到了二級市場的拍賣行。在2004年前後,中國攝影收藏市場開始啟蒙,據攝影評論家蔡萌回憶,“那一年美術評論家巫鴻先生在美國策劃了一個‘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攝影展,這個展覽主要是針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一批觀念攝影的藝術家,由於學術性強和比較早的在西方大規模傳播,以及隱性存在的一些商業資本運作因素,從而使得中國的觀念攝影率先比較成規模的進入西方當代藝術品市場。這個展覽就被認為是中國攝影市場的原型打開的一個開端。雖然這些藝術家在2004年之前已經零星的開始進入西方市場,但2004年在美國的這次大規模巡迴展出,使中國當代攝影很快就引起了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從而促進了06年華辰拍賣開始設立影像拍賣專場,那是中國影像第一拍,隨後也有很多拍賣行進行了攝影專場的拍賣,但後來都沒堅持住。”

“中國比國際的影像拍賣市場晚了一拍半或者兩拍,這個市場真正第一次拍蘇富比在1975年就開始了,我們晚了幾十年。”攝影家、獨立策展人石志民説,“中國攝影拍賣市場現在仍然處在培育市場的階段。它的整體成交數額相對於中國繪畫,相對於當代藝術它還是一個處在比較小的基數上。當代藝術有非常多的西方的收藏家或資金,甚至是財團的關注,使得這個市場變得非常火爆,但是中國攝影收藏市場是以中國本土收藏家為主,現在中國攝影收藏家數量基數非常小,大多數是投資者而不是收藏家,當收藏家隊伍擴大之後,基數變大,這個市場才會逐漸的成熟和發展起來。”

“可能有些攝影師初入收藏市場不大熟悉規則,對自己作品的限量不嚴格,這樣會影響自身的信譽。還有一些畫廊、收藏機構對攝影師作品的市場走勢與國內藏家的需求缺乏了解與信心,這些都影響到藏品的銷路,從這個意義上説影像剛剛走進市場,遠沒有成熟。” 中國日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文瀾説。

石志民説,一個誠信的市場和市場機制在中國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西方攝影收藏市場形成之前藏家的困惑是攝影不是藝術,而現在中國藏家對於攝影收藏的困惑在於對市場的誠信度懷疑,對“限量”能否真正限量的懷疑。

老照片,攝影收藏的中國式岔路口

2006年華辰首次推出影像專場之後,國內很多大的拍賣公司都紛紛以攝影作品為標的,但是2008年之後,除了華辰,攝影專場紛紛偃旗息鼓。“老照片比重越來越大,在圖錄上可以明顯的看出,最初的時候老照片,紀實攝影和觀念攝影各圖錄的佔1/3,後來慢慢的老照片跟紀實攝影各佔一半,最近這幾年幾乎整本都被老照片佔據,這就是市場導致的一個結果,老照片便宜,門檻低,好進入,賠也賠不到哪兒去,可能中國的攝影市場或者中國的攝影收藏只能以老照片的方式作為前期的培育,這可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必經之路。”蔡萌説。

由於普通意義上的攝影的“可複製”性因素,以及國人對攝影的認識,再加上受整個中國社會缺乏誠信的大背景影響,中國當代攝影可能因為沒有形成一個契約式的信譽機制,以至於很難建立市場規範和模式。老照片似乎可以解決這其中的問題,其一,老照片有著豐富的歷史性,雖然攝影術發明不過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但卻記錄了人類創造的最瘋狂的歷史,也就是説,老照片之所以被這樣稱呼,是由於它足夠老。其二,它有著稀缺性,在攝影術發明初期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攝影始終作為相對貴族的身份存在,與今天全球每天生産數十億張圖像相比,那個時代並不是誰都能擁有一部相機,或者能夠被拍攝。其三,它可以基本保真,藝術品保真在今天仍然是個討論的熱門,我們探求一件瓷器、青銅器、字畫等藝術品時,很難對其確切的年代和作者進行判斷,但是由於攝影術産生較晚,並且與科技聯繫緊密,每一種相紙、感光材料等均有詳細的時間記載,並且還留下了很多可供考證的資料,雖然很多作品並沒有簽名和限量,但對於業內人士而言,可以很容易的從材料,工藝、拍攝題材等角度判定其作品時間範圍。

“攝影原作的概念直到2011年才第一次大規模引進來。”蔡萌説。他指的是去年策劃的“原作100”展覽,與油畫等藝術形式不同,早期就有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人出國學習,引進了西方油畫技巧的同時,也培育了欣賞的基礎。但是,西方攝影在上世紀初經歷“攝影分離”,第一次將攝影作品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使攝影擺脫了文獻、紀錄等功能主義約束,隨後上世紀三十年代MOMA建立了攝影部,到五六十年代,其攝影作品開始進入收藏領域,但並沒有廣泛建立收藏市場,直到1975年蘇富比第一次拍賣攝影作品,才建立起完備的攝影收藏市場體系。

但這個收藏體系中,主要的藏品是(現代)藝術類的攝影作品,而且隨著當代藝術的發展,西方市場中的(當代)攝影作品價格也大幅攀升,如果梳理近20年的攝影拍賣價格,價格整體漲幅位居油畫、雕塑、當代藝術品和戰後藝術品等十大類中的第一位,同時也跑贏了全球藝術品綜合價格指數。1984年美國的保羅·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以2200萬美元的大手筆購入了總共1.8萬張攝影作品,從此掀起一場攝影收藏的熱潮,2008年,德國攝影家安德里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7月的蘇富比藝術品專場拍賣中以接近33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當時最貴的攝影作品。到2011年,Cindy Sherman 的《Untitled #96》 (1981),在5月紐約佳士得拍賣會拍得389.05萬美元,創造了攝影拍賣的新紀錄。

攝影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03年嘉德春季郵品錢幣拍賣會上,兩張估值僅1000元的上海外灘景色長卷和英美艦船行駛在黃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後被買家以14.85萬元的高價收入囊中。隨著2004年巫鴻策劃的攝影展覽與一批關於中國攝影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書籍問世,藝術攝影的收藏在中國開始啟蒙。2006年,華辰拍賣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攝影拍賣專場,當時專場中雖然涵蓋了國內許多知名攝影家的作品,但是仍然以紀實類的相片為主,相比之下,同年在當代藝術攝影作品中,王慶松的《跟我學》卻在蘇富比以31.84萬美元成交。拋開成交額的差異,在題材的選擇上,中國攝影似乎走向了另一條道路。

“據拍賣行在預展中提供的材料,華辰影像的拍賣多關注老照片和古籍善本,名家大家的攝影作品在其中的比例並不多,西方攝影師的作品就更少了,但是這也是國內的一個特殊現象。”靳宏偉説,李欣也坦陳,過去幾年在國內各大拍賣行,當代影像流拍的比例較大,在拍場的成交結果都不理想,因為當代影像藝術(觀念攝影)自身也有問題。從買家方面説,國內藏家對這類藝術品價值認知不足,從賣家這邊説,五千,八千,一張,我們可以向買家推薦,如果過萬了,價位就虛高了,有泡沫,我們就不推薦,甚至不會讓賣家利用華辰的平臺來炒作。

“西方的攝影作品拍賣與國內有著很多的不同,一般來講,西方的主要拍賣行拍的都是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影像作品,當然藝術價值我們不好判定。老照片更多的是文獻價值、歷史價值,它所承載的意義和攝影本身還是有一些不同。”靳宏偉説道,“另一個方面是從藏家角度而言,拍賣是一個為藏家提供藏品進行選擇和收藏的行業,所以現在來看,國內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攝影收藏群體,而老照片卻是有興趣收藏攝影作品藏家比較能接受的藏品類型,第一它比較容易看懂,例如是哪個年代拍攝什麼的照片。第二是雖然有很多作品沒有版號和作者簽名,但這在那個時代的攝影作品中並不普及,而拍攝中國的攝影作品也並不是十分多,所以單張作品的稀缺性還是不低的。另一個,這些拍品存在很多的故事性,有很多人出生的家鄉早期照片等等。但是在西方,這些老照片多會在跳蚤市場中出現,很少進入拍賣行。”

薛蠻子的大規模入市,給中國攝影收藏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薛蠻子買入老照片,可能會成為撬動攝影收藏市場的杠桿,但是在杠桿的另一端,並不是哪些單純追求藝術價值的攝影,而是附加了更多文獻價值的老照片,“收藏老照片其實就是收藏古董。”一位業內人士説,在藏家本就不成熟的情況下,一個大佬進入,很可能帶著中國攝影收藏距離西方藝術攝影的市場化之路漸行漸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