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爾 (菲律賓,1970年生)《星期六快樂機器早上的筷子》 香港佳士得2011春拍拍賣
馬賽賽 何 (菲律賓,生於1914年) 《臨溪汲水》 香港佳士得2011春拍拍賣
東南亞國家的藝術形式很特別,因此也受到很多人喜愛。特殊的亞熱帶地理風貌、燦爛的陽光造就了藝術家奔放、絢麗的色彩形式,粗獷的線條刻畫出了東南亞各國淳樸的民風……這些都是傳統中我們概念裏的東南亞藝術風情。
由於多數東南亞國家都曾有過被西方國家殖民的歷史,其文化藝術中無疑滲透了不少西方精神,很多人到西方國家學習並受到其影響,最後形成了嫁接後的藝術風格。加上國家間的不同民族與宗教信仰極其多元複雜,藝術創作自然會迥異於東方與西方,形成另外一朵奇葩。
向好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市場 馬來西亞國際博覽會主席沈哲初指出,在他主辦的5年博覽會期間,一起見證了東南亞藝術市場的成長。在每年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畫廊積極參與中,也讓他深切的體會到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異軍突起。“東南亞藝術家以前的作品相對傳統、經典,缺乏當代感。最近一兩年,藝術家開始關注當代並表現在畫面中,尤其是當代的年輕藝術家多從西方留學回來,將西方的氣息融入到本民族特有的韻味中,他們的作品征服了很多藏家。”
由於整個亞洲藝術市場的帶動,東南亞國家陸續産生了藝術類雜誌、報紙,有了藝術品拍賣,這無疑增加了大眾對藝術的認知度和普及率。藝術家本身也從相對閉塞的環境中走出來,開始關注外面世界的藝術發展。沈哲初告訴記者,現今他在香港、北京的大型藝術活動中往往不經意間就能碰到幾十個藝術行業內的熟人,這説明他們已經開始活躍在一個大的藝術圈中,並開始重視交流。“博覽會給東南亞各國也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交流平臺,畫廊之間開始邀請自己看好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到自己的國家做展覽,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
對於東南亞藝術品的收藏情況有點類似于中國,鋻於藝術品的文化精神價值和保值增值的功能,更多的知識分子、中産階層開始購買藝術品,其可以接受的普遍價位基本在1萬到3萬馬幣。一些更有經濟實力的人或藝術機構則會到中國或其他地方選購比較貴的藝術品。與西方相比,東南亞國家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較小,經濟形勢相對穩定。這無疑對東南亞各國的藝術品市場是個好兆頭。“目前來看,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是東南亞有市場潛力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較多,藝術家人數也多,産生優秀藝術家的比例就高,未來會産生一批很有市場潛力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會被世界各國的藏家接受。近幾年的拍賣中,我們不難看出,蘇富比、佳士得、羅芙奧等都有了東南亞藝術家的拍品,甚至開闢了專場,這無疑是藝術市場的風向標,充分説明瞭東南亞藝術不可或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當被問及隨著東南亞藝術市場的發展,是否會産生像2007年和2008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井噴現象,他坦言,東南亞國家藝術市場發展相對保守,藝術市場的發展會按步就班前行,不會有揠苗助長的過激行為。東南亞國家的藝術家作品價位整體偏低,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可以挖掘。
“漲”中求穩 蘇富比東南亞藝術部主管莫錦川表示,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還有“漲”的理由。蘇富比東南亞藝術拍賣于2008年起由新加坡移師香港,並與香港蘇富比春秋兩拍同期舉行,進一步開拓亞洲、乃至全球客戶群。東南亞藝術拍賣在2008年遷至香港後達到1.67億港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到1.47億港元和1.9億港元的成交額,市場繼續穩定並攀升。“東南亞藝術反映了該地區在文化、歷史與宗教上多元、多彩的特性,不少藏家都感到非常清新。我們把東南亞當代藝術引路香港拍賣市場就是希望把這個發展中的藝術板塊進一步推向國際。東南亞藝術品價位相對較低,但品質很好,目前已經吸引了歐洲和台灣的很多藏家。他們的藝術和拍賣價位也一直呈上升趨勢。”印尼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當代藝術發展潛力比較矚目的國家,如菲律賓的藝術家朗奴溫杜拿在蘇富比2011年春拍中,其作品《灰色地帶》成交記錄已經超過100萬美元,更刷新了當代東南亞藝術品之世界拍賣紀錄及畫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談到東南亞藝術市場存在的問題時莫錦川指出,當代藝術市場的良好建立,需要很多環節如藝術家、畫廊、經紀公司等的配合,而各個環節完成共同成長。現在亟待解決的就是藝術家作品在國家和區域間更加順暢的交流,因為各國情況及語言的複雜性,都會造成障礙。2008年、2009年以後東南亞國家間文化藝術的交流相對頻繁,收藏家才會對不同國家藝術家作品産生興趣,市場才能培育起來。東南亞當代藝術的收藏家包括新加坡、香港、台灣、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還有歐洲國家和美國。
莫錦川坦言,一個沉穩的價格成長對大家比較有利。中國大陸藝術市場兩三年間藝術品的價位漲幅令人驚嘆,東南亞發展更穩健。作為銜接亞洲和歐美的十字路口的東南亞,未來會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在那裏實現,這是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因此,東南亞各國的當代藝術市場不會“曇花一現”,而會形成一個持續發展的穩健市場,讓善於發現的人來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