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年末,一場場拍賣會隨著越來越冷的天氣陸續結束。這季秋拍不同於今年春拍的是,在熙攘的人群中出現了“流拍”與“價跌”喧囂聲浪,這個現象讓經常留返于拍賣會現場關注藝術品市場的人不得不正視起來,藝術品拍市的冬季真的來了嗎?春拍上那高潮疊起的火爆行情真的將成為一種回憶?
中國書畫登上最抗跌寶座
據了解,一些場外遊資和熱錢已從資本市場上撤退,未撤出的部分還在堅持演説著拍場的傳説,也造就了一些精品藝術的天價。雖然這些精品藝術都一路上漲,還是難掩藝術品市場整體的低迷,與今年井噴的春拍相比,今秋僅有6件拍品超過億元,遠低於今年春拍的15件作品闖過億元大關。今秋藝術品拍賣各大板塊的市場走勢為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國書畫也成了今秋最抗跌的藝術品。
有人稱,市場在經歷了今年春拍齊白石《松鷹圖》創下4億多元帶來的燥熱之後,市場正在日趨理性。在拍賣會現場,也可以看到有不少公司流拍頻頻出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嘉德秋拍總成交額為38.58億元,比春拍的52.23億元下降了14億元;北京匡時2011秋季拍賣總成交額18.15億元,比春拍的20億元略有下降,藝術品市場的寒風似乎自國慶期間舉行的香港蘇富比秋拍就初見端倪:32億港元的總成交金額不敵今年春拍的35億港元。香港佳士得2011秋季拍賣會總成交28.5億港元,而春拍成交額卻為40億港元,下降了11.5億港元。不少拍賣行成交額與成交率雙雙回落。
億元拍品的增減是“掐尖”的結果
究其億元拍品産生與縮水的原因,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西沐認為,億元拍品是“掐尖”的結果。大量的資本都來掐資源稀少的“尖”,就必然造成了少量拍品的價格大幅上升;“掐尖”是資本避險的自然行為,“掐尖”與惜售是價格不斷上漲的一個基本動力機制,“可以謹慎預計的是,隨著世界及國內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會不可避免地進入調整期。只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輪調整期更多地表現是市場結構的調整,而不是所有藝術門類市場的一種蕭條與價格的大規模下降。”
中國嘉德董事總裁王雁南表示,在信貸緊縮的大經濟環境下,市場觀望情緒比較濃厚,“從在紐約結束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就可以看出一些市場端倪,春天還有很多人去,舉牌的情緒很高,秋天就已經冷了一些。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在一些拍品的數量上有所減少,同時也會勸客人把價格調整一下,成交的機會更大。現在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特別頂尖的作品可以賣得好上加好,要不然就是物美價廉的東西,成交率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藝術市場,雖然周春芽早期作品《剪羊毛》以3047.5萬元成交,但一些市場明星降低估價仍頻遭流拍的命運,青年藝術家大多仍然受到冷落。
收藏家郭慶祥表示,今秋市場的最大現象就是理性化,並不是藝術市場的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