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瑪拉·德·藍碧卡 裸女肖像 帆布油畫 81.3x58.5cm
1927
文:涵納
進入11月,紐約的天氣忽冷忽熱,時陰時晴,然而整個曼哈頓的藝術市場卻在悄然升溫;經過9月“亞洲藝術周”的序曲熱身,2011年度的秋季拍賣這才算正式揭開了帷幕。
今年的秋季並不平靜,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似乎沒有可能在近期內得到緩解,紐約本地
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也已經如火如荼地進入了第二個月,而兩大主要拍賣公司之一的蘇富比自身的勞資糾紛也從夏季以來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罷工者仍天天在門前集會示威,上述種種並沒有打擊到全球藝術愛好者和藏家的信心,相反,人們因為在其他投資領域的挫敗,反而更加看好藝術市場。
這一季紐約的秋拍,領銜全球的兩大拍賣公司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拍賣場次頻繁,種類五花八門。在今年春拍和9月紐約亞洲藝術周拍賣中落後於老牌競爭對手佳士得的蘇富比拍賣這次終於一雪“前恥”,在秋拍中佔了上風。蘇富比重頭戲之一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夜場在11月2號晚上舉行,總成交額近兩億美金,比起春拍時上了一個臺階;這場拍賣的亮點是奧地利藝術家克利姆特的一幅風景畫,成交價四千多萬美金,由於估價事先並未公佈,很難猜測賣家是否滿意這個價格;但是另兩位非一線藝術家的作品卻打破了各自的紀錄:法國畫家古斯塔夫·卡約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一張印象派風景畫被估價在九百萬至一千兩百萬美金之間,最終以一千八百萬美金成交;波蘭裔女藝術家塔瑪拉·德·藍碧卡(Tamara
de
Lempika)的一幅裸女肖像以八百四十八萬美金落槌。其他諸如畢加索,莫奈等人的作品也都沒有懸念地以估價範圍上下不遠的價格售出。
筆者在網上觀看了11月9號晚上的蘇富比當代藝術夜場拍賣直播,全場和世界各地的買家在首席拍賣師托比亞斯·梅耶(Tobias
Meyer)的循循善誘下,拍價一路上漲,總成交額超過三億美金,成交率近85%,是蘇富比史上排名第三的當代藝術專場拍賣。這場拍賣中,高潮疊起,最初引起全場關注的是拍品第七號——美國觀念藝術家卡迪·諾蘭(Cady
Noland)的一幅絲網印刷裝置作品,估價在兩百到三百萬美金之間,在買家的激烈競價下,最終以六百五十萬美金成交,獲得全場第一次掌聲。當晚最引人注目的拍品,則是從第11號到14號,已故美國抽象表現藝術家克萊福德·斯蒂爾(Clyfford
Still)的四幅油畫作品。這是蘇富比今年跟佳士得公開叫板爭奪來的一筆生意。斯氏生前厭棄藝術市場,特別是商業畫廊和拍賣公司對藝術品價格的操縱。他死後留下內容僅為一頁、卻極為苛刻的遺囑,規定他的作品不得出售,尋找一座願意為他建立個人美術館的美國城市,悉數捐出作品給自己的同名美術館,並規定作品僅供在館內展出和研究學習之用。因為斯氏的固執,生前對收藏自己作品的私人藏家和美術館都極為挑剔,故市場上很少有他的作品流通,物以稀為貴,這次出現在拍賣中,實屬機會難得。斯氏遺孀幾經挑選,終於在2004年選定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建立先夫的美術館。此次是由丹佛市政府徵得遺産委員會同意,出售四張作品,為美術館籌款。蘇富比在預定限期9月底之前,未能以私人洽購形式整體出售四張作品,因而將其納入此次拍賣。第一張作品《1949
–A-No. 1》在場內買家和電話競拍者之間來回拉鋸,最終以六千一百七十多萬美金售給了蘇富比主席麗莎·丹尼森(Lisa
Dennison)代為競價的電話客戶,比最高估價三千五百萬美金多出了兩千多萬。之後的幾張,也都經過激烈地爭奪,一一找到歸屬。四件作品共售出一億一千四百萬美金,讓蘇富比賺了個缽滿,也為11月18日開館的丹佛市克萊福德·斯蒂爾美術館贏得了一筆豐厚的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