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專家獻策:什麼藝術品值得我們收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09 13:15:5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作為第三屆浙報集團傳媒文化周的系列活動之一,由美術報組織策劃的“為藏家答疑鑒真偽”活動,于9月25日下午3時如期在浙報集團老大樓四樓會議室舉行。會上,浙江收藏家協會的副會長賀善達為廣大藏家作了有關“投資時代如何介入收藏”的主題演講,將他多年積累的收藏秘訣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廣大收藏愛好者。

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收藏種類,可謂琳瑯滿目,五花八門,而對於初涉收藏的人來説,從哪下手,該收藏什麼,就成了最為頭痛的問題。賀善達,在收藏市場潛伏多年,有著豐富的收藏淘寶經驗,他認為有7大類藏品值得我們收藏關注——

一、名人字畫,尤其是品相好、傳世量小的精品字畫

收藏理由:中國書畫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欣賞習慣及學術修養有密切聯繫,是廣大民眾最為喜愛的藝術門類。因此,書畫一直是文物拍賣市場上最主要的門類。而書畫作品的價格價值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表現在奇貨可居、永不過時。書畫作品的交易又更多是在拍賣場上,容易獲得一個相對公平的價格。其投資效益往往比別的項目更顯著,增值幅度也更大。

二、和田白玉、翡翠精品、大顆珍珠

收藏理由:自古品質優良的和田玉都被王公貴族所專享,成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但真正上好的和田白玉越來越少。一直以來,收藏界的導向是:越少的東西越值錢,收藏越有價值,因物以稀為貴。因此,和田玉的收藏在歷代都為收藏家們所重視。翡翠是在清中期以後才開始在中國廣泛使用的一種來自緬甸的硬玉,但在玉器收藏界中呈現出一股後來者居上的勁頭,價格扶搖直上,越來越受到收藏者的關注。在近年來的藝術收藏品中,色艷質美的收藏級翡翠異軍突起,價格迅速上漲,翡翠收藏者數量也日益增多,但也同樣面臨著高檔原材料開採接近枯竭的狀況。玉石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它的價格價值和收藏地位,所以説,它也是投資與收藏的首選門類。

三、與歷代皇家貴族有關的藝術品

收藏理由:源出皇室貴族名門的藝術品,由於係皇族所用,是皇權的象徵,更是藝術品中的精品。在古代中國,皇家專設宮廷造辦處,集國內能工巧匠于一營,所出作品代表了當時國內的最高工藝水準。再加上選材的精良及皇族使用的經歷,尤為珍貴。其藝術觀賞性和歷史價值深受藏家重視與青睞。近年來,皇家御用物品專場已成為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亮點,屢屢創下同類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紀錄。

四、歷代文人、名人使用過的文房四寶及書房內的陳設器

收藏理由:古人有“筆硯精良,人生一樂”之説。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僅是實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文房用具除筆、墨、紙、硯這四寶之外,明清時期我國還大量發展了一些文房所需輔助之物,如筆筒、筆架、筆洗等,這些文房用具凝聚了中國古代工藝的精髓,更融入了大量人文精神,具有極高的賞玩、研究和收藏價值。由於文房用具是古代文人書齋裏的器物,如果它的主人是名人的話,不僅流傳有序,更能彰顯收藏者的文化涵養和審美情趣,自然也為藝術品本身增添不菲的價值。

五、資源性的藝術品:犀角、象牙、田黃、雞血石、黃花梨、沉香木、紫檀

收藏理由:這些藝術品由於材質的特殊性,屬於最珍貴的稀缺資源。如犀角的主要成分為碳酸,埋于土中極易腐爛,基本沒有出土器物,傳世的也極少。如果品相好、材質優良再加雕工精美,將極具投資潛力。如佳士得2010年春拍中,30件犀角拍品成交率100%,17件高出最高估價4倍以上,6件高出最高估價8倍以上。一個清康熙犀角萊菔尊以3499.7萬元創造了犀角雕藝術品新的世界紀錄。

六、高古(夏、商、周、春秋戰國、漢)青銅器

收藏理由:高古青銅器主要是指上古三代文化中的精品,是這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古玩藏品。青銅器以其雄渾的造型、華麗的紋飾、精美的鑄造及高深的創意,在中國乃至世界青銅史上獨具特色。青銅器作為國之重寶,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收藏價值極高。但由於國內的青銅器尚未開放交易,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青銅器的收藏價值,目前青銅器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整體偏低,這也為這一門類藏品的升值提供了較大的空間,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藏家關注這一收藏領域。

七、歷代官窯瓷器

收藏理由:海外的收藏機構和藏家一直對中國瓷器情有獨鍾,位列第一的當推各個朝代的官窯瓷器件,其中又以禦窯和名品價格為高,因而也極具投資、收藏價值。根據多年來的市場交易表現表明,明朝各代瓷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場追捧。其目前價格與10年前相比,提高了10倍甚至上百倍。其中如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琺瑯蓮子碗等,如今的市場價已達數十至數百萬元之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