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過千人專業玩收藏,資金超百億元。藏品價格這幾年直線飆升,發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數。處於運作藏品環節的拍賣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拍賣行是如何尋找藏品?又如何定價的?其中隱藏著哪些貓膩?普通市民該如何最方便、快捷又便宜地找到真正的權威專家去檢驗真偽呢?記者帶您探個究竟。
拍賣行怎麼淘寶
拍品亮相,要經過30多個環節
3月7日,記者聯繫青島天麒閣的總經理趙連群時,他正在上海徵集藏品。“這們幹這行就像發掘明星一樣,在家等很難等到好東西。所以除了拍賣的時間之外,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都穿梭于全國各個城市,其中南方江浙一帶去得多一些。”
每年的拍賣會大拍分為兩次:春拍與秋拍。中間也會有小拍,那就各拍賣公司自己去決定了。每次的拍品品質,就決定了拍賣會的含金量。趙連群説,除了在媒體發佈徵集資訊以及客戶把拍品直接送到拍賣公司之外,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到民間或者收藏家手中徵集藏品。怎麼會知道誰的手中有寶呢?趙連群説:“這個圈子裏資訊是互通的,我們也都有固定的線人,誰手裏有好東西,我們一般都能得到線索,幹這行最怕‘漏’,會跟收藏家交朋友。”
一件拍品擺到拍賣會上不是那麼簡單,想要獲得關注和好的價錢,要經過30多個環節。
傳是國際拍賣行書畫藝術顧問謝尚晉説,一件拍品出現簡單説就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委託意向——看樣鑒定——商定低價——簽訂合同——製作圖錄——公告預展——拍賣(包括重定底價和退還拍品)——委託款結賬。最重要的就是宣傳和招商,你要找到對這件拍品感興趣又有資金的買家,通過包裝策劃讓拍品賣出高價。
“拿砥柱銘來説,為了這個作品還專門請了當今最權威研究黃庭堅的專家傅申寫了篇論文來證明這件作品是黃轉型期的一件重要作品,這就肯定了它的藝術地位。還有就是在宣傳上下工夫 ,也出了書。很多專家學者對這件東西存在疑問,在網上展開激烈的討論,這也讓這件作品備受關注。以上都可以説是一個策劃與包裝的策略吧。”由於藝術品等級沒有固定的標準 ,在鑒賞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也造成了藝術品炒作現象不容易被人所識破。
拍1000萬,200多萬進拍賣行腰包
“一件拍品競拍成功,拍賣行要收取委託方10%,買家12%的佣金,這是拍賣行普遍的行情。”謝尚晉説。據島城著名收藏鑒定家高振洪介紹,2011年,全國最大的拍賣公司嘉德的佣金已經漲到了15% 。按照即便是按照謝尚晉所説的普遍行情,一件拍品如果拍出1000萬元,那將會有220萬元收入進入拍賣行的腰包,這還不包含圖錄等費用。如此高的收入也是拍賣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原因。
“就算是流拍,拍賣行也不會吃虧。”一家在拍賣行工作過近七年的業內人士表示,拍賣失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沒人要,另一種是有人要但後來沒有付款。“部分拍賣行就算拍品流拍,也會照常收取費用。”另一種,就算拍定了價格但不交錢,拍賣行也不會空手而歸。每個買家要去競拍前,要先辦理競投牌,每個押金基本都是10~12萬元。有大的拍品,如王羲之的大作,是要辦理特殊競投牌的保證金就是200萬元,如果買家不付款,那麼拍賣行就會將保證金扣下。而拍賣行在徵得委託人同意,再找或者找圈內人看能否場外成交或者等到下個拍賣季再拍。
贗品也上拍賣會
專家沒有共識,也能拍出高價
“2010年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成交,當時著名鑒定家徐邦達説是南宋的東西,而鑒定家金運昌説是北宋的,肯定不是王羲之的真跡,因為寫得不好,明顯屬於雙勾填墨,但是畢竟是宋代的東西,俗話説紙不過千年,絹不過800年,這東西還是有他的歷史價值的,而且也入了清宮收藏。”青島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宏書這樣告訴記者。
“藝術品鑒定沒有統一的標準,某種意義上説也不存在權威鑒定機構。即便是靠科學鑒定也只能化驗出紙的年代和成分,並不能化驗出是誰畫的。特別是中國古代書畫,只能依靠史料和權威專家們的共識作為基本準則,而一旦專家之間有分歧,作品的真偽就成為了無解的謎。拍賣行的鑒定師不一定看不出來真假,因為他們工作的宗旨是為拍賣行賺錢,是出於商業目的。也正因為法律的空白和監管的困難,贗品可以公開流行。”
小拍賣行就靠賺圖錄費為生
近日,記者曾跟隨一位收藏家拿著贗品去小的拍賣行做過一次“實驗”,鑒定師在鑒定一番之後:“這是真品可以上拍,直接交錢做圖冊吧。”現在很多小的不正規的拍賣行,為了掙錢不擇手段,一般就是以賺取圖錄費為生。謝尚晉給記者講解了他們的行騙套路,比如你送件東西過去,他們就説你這東西是真的有多麼好,能值天價,先説得讓你動心,再讓你上拍,他們收圖錄費,一本圖錄200頁,發行1000冊,至少要收60萬元圖錄費,而這些書沒有書號,成本最多不過10萬元,拍賣行可以凈賺50萬元,如果作品拍出去的話,拍賣行又可以分別從賣家和買家那裏得到佣金,而這些成本都將在成交價格中體現。
“再一種就是他們會找人給你假拍,説你拍了多少錢,但買家跑了,錢沒收回來,不行的話你就再上拍,那就又收取一次圖錄費用和其他宣傳廣告費用之類的。他要按照你的拍品的價格給你收,一次給你收個幾千元很正常。你想想看,有多少老百姓送去東西,以前有個人就被騙5萬元人民幣。”
但這種情況基本上都發生在一些小拍賣行身上,因為他們渠道有限,也徵集不到大件東西,要生存只能靠一些方式來變相掙錢了。
鑒寶該找誰
平民百姓找專家不如找行家
市場上究竟有多少贗品?這個無法統計,一位拍賣行的工作人員自己揭底説,“現在拍品中有70%~80%都是假貨!”雖然圈內人對拍品真假程度眾説紛紜。但大多的觀點就是:大拍賣行真貨稍多,小拍賣行信譽較差,“滿眼皆假”。
從青島走向北京的收藏業內人士毛先生説,專家分兩種,一種是知識淵博的人,比如在故宮博物院內工作,“像青銅器上銘文的研究、各類瓷器是否出自官窯等,他們都知道”,能鑒別一件東西的歷史價值,但不能夠給出市場估價。第二類專家是“眼力”好的人,在各地古玩城內,有些店主一眼就能分辨出真假,而且他們又了解市場行情,就連故宮的專家們,也要時不時跟他們請教市場走向。
毛先生向記者推薦説,如果單純鑒定真假,而且在能找到故宮博物院的知名專家的情況下,當然最好,而且還能從他們手中拿到分量十足的鑒定證書。“但如果是想要知道自己手中的‘寶貝’到底市價多少,那還是要找到業內的行家了。”“不過行家也是第一線接觸收藏的人,他們説到底也是商人,而商人又被利益驅動。所以,在找行家幫忙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被玩貓膩。”毛先生緊接著提醒記者説:“有時候,他們會一眼看中你的東西,如果你是抱著交易的目的而來,就很可能碰到惡意壓價的行為。”
毛先生為老鄉們推薦了一個在收藏中也是頗為流行的辦法。首先,要到古玩店中了解行情,一定要沉住氣,多問多打聽,避免被忽悠。其次,就是去往像中華銅器網、“盛世收藏”之類的專業網站,或者到專業人士認可的論壇中,向隱藏在其中的高手們請教。“有時,他們通過大量的照片,就能分辨出你手中東西的真假。”
“如果説對網路高手不放心,還是要找名氣大的專家來掌掌眼。”毛先生説,目前只有玉器一項,不需要大費週折。“像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裏,就有專門鑒定玉器的機構,可以判斷真假。50元一件,還會得到鑒定證書。”
“千萬不要相信電視購物上所説的專家!”毛先生告訴記者,雖然不少古玩收購者十分會“講故事”,倒賣手中物件,但畢竟沒有電視購物類節目影響力大。“我曾經就無意間看到一個欄目,在賣《中國錢幣大全套》,説是多年前公司低價購入,現在升值到幾百萬元地步,公司吐血賣不到兩萬的價格。”毛先生説,真正的《中國錢幣大全套》目前市場已經炒作到了500億元地步,可見其稀有程度,而電視購物上一下子就十幾套、甚至幾十套地賣,根本就是假像。“就算打官司,人家也會説,我這是民國倣清的,或者宋倣唐、清倣明之類,不是假貨;這種倣品真的不能定義為‘假貨’,但在真品面前,它們的價值只能成百上千倍地減少。”
行家看貨拿提成,收入頗豐
毛先生告訴記者,很多故宮博物院中、國家一級的鑒定專家均已經上了年紀,又是“再有錢也請不來的,只能託人找關係”,所以想要得到老專家的認可,一定要多花花心思。“如果真是熟人介紹,而且專家見過照片之後對‘寶貝’感興趣,只要支付來回車馬費用和食宿費用,有的也願為了一兩件東西大費週折一趟。”不過,這种老牌人物,很難請得到。
“花錢找行家也不是不可以,但這位行家在收藏界地位、影響力如何,就是考量的範疇。而且,據我所知,行家收費,也要根據藏品的市場行情從中提成。多至20%,少的可能5% ~8%,誰也沒有一個標準 ,但這筆費用少不了。”正如毛先生所説,中國收藏名家協會山東分會會長徐信平也曾向記者講述過,業界真的存在以“幫人掌眼”為行業的人,提成固定在12%上,收入頗豐。
不過徐信平和毛先生也都表示,真正對藏品真偽有話語權的,還是在那些屈指可數的、完全意義上的專家手中。“一旦一位最著名的專家拍板兒確定是真品,這個力度是堅決不可忽視的!”(文/丁輝 吳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