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家和
當代藝術可謂藝術市場最敏感的領域,尤其是進入世紀之交,全球藝術市場更是呈現出當代藝術獨領風騷的趨勢。而中國當代藝術,在上一輪牛市中風頭最勁,幾乎被市場的各方參與者異口同聲地稱為“瘋狂”;到了前兩年爆發金融危機,其所受的衝擊也最直接最慘烈。正如伍勁在盤點中指出的,即便是堅挺如張曉剛、曾梵志這樣的當代藝術“大哥大”,目前的總成交額較之當時都有過半的一成多到三成的縮水。儘管如此,今年春拍當代藝術市場卻給出了趨於活躍的明確信號。
作為在上一輪牛市到來之前就有市場運作的成功經驗的市場專家,伍勁有一個特殊的背景:曾經在上一輪牛市期間作壁上觀。倒是在金融危機衝擊當代藝術市場後,卻明確表示要積極介入。這也許會使他的觀察與分析保持一種局外人的客觀與中立。
更重要的是,伍勁盤點當代藝術市場還帶著鮮明的觀點和有趣的方法:首先,他關注指標性的作品,用他的話來説,那就是聚焦三類作品“最頂尖的藝術家的作品;知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最頂尖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其次,他關注那些在拍賣場上競逐指標性作品的買家,還是用他的話來説,看看那些買家及其對手是誰,“看看那些人靠不靠譜”。
這種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作品為中心的“一點兩面”論。在他看來,關注那些買家的動向與關注那些標誌性的作品,是可以相互對應、相互印證的兩個面。正如在普通的市場上商品與顧客作為相輔相成的兩極形成一種供求關係一樣,藝術市場上好的作品與大手筆的買家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這供求兩方面的狀況都摸清楚並參透了,才能真正理解藝術品的成交價格所釋放的市場信號。
這種“一點兩面”論可以説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實證的方法。不過,較之“藝術財經”之前的“春拍盤點”所涉及的書畫市場,當代藝術市場更需要這種方法,因為當代藝術是在洗盤中成長的。傳統書畫,其美術史定位早已有了定論,而當代藝術,卻沒有現成的結論可以參考,其價格體系的形成,既有待於學術層面的清理與研究,也有待於市場的淘汰與選擇,即伍勁所説的要用人民幣來投票。因此,伍勁的方法更有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