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霞
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
最近中國古代書畫在藝術市場中很熱門,許多人看到不斷刷新的天價,都攥著錢躍躍欲試,覺得這是個快速掙大錢的機會,好像時不再來似的。殊不知,早有一些人早把在書畫上的投資從興趣愛好逐漸上升到了與自己的主業並駕齊驅的高度。如果你剛剛為一部分有錢人開始比以往更加關注書畫的交易,並已經開始在書畫拍場裏投資的熱鬧場面而興奮,我可以告訴你,你關注到的只是剛剛入門的新手。因為對於那些已經進入拍賣市場超過十年的藏家來説,現在到了他們“收割季”,他們獲利的好時光正奏響序曲。
任何市場沒有只跌不升的,比如股市;任何市場也沒有只漲不落的,比如藝術品市場。
從1993年,中國的藝術市場經歷了幾起幾落,有些在當初跟隨我挑選場中精品,一擲百萬金的內地買家,曾幾何時,是意氣風發、睥睨一切的場中王者,算一算,僅僅是當時買入的嘉德、瀚海各場的封面,還有這些公司五週年、十週年紀念冊中收錄的,當時不過是幾十、二三百萬的成交價,卻有多少讓今天的新買家砰然心動的精品!可如今,這些內地的老買家多已寥落岑寂,渺無蹤影。
為何?
既沒有學習書畫知識的時間和慾望,也沒有建立自己收藏體系的概念和行動,隨買隨賣,隨意饋贈、轉讓,到如今只落得望洋興嘆的份兒。這類人最大的優點是進場早、膽子大,最大的缺點是只愛錢,不愛畫,只關注盈利,而且是近期的盈利。
曾經有一位證劵公司的老總問我:您説買書畫,比如我今年開始買,啟動資金應該是多少?兩年以後投資回報率是多少?能不能翻倍?或者翻兩倍?
我笑了,我沒法回答,因為你還沒掏錢呢,就先算掙錢的事兒了。
這首先是文化的事,你要算這個,你還是炒股吧,或者炒金子,去菜百,都是真金白銀,説含金多少,不會有假,但書畫不僅有真假的問題,還有其他一系列的知識要掌握,你這麼急功近利,我沒法給你出主意。我只能説,我做書畫的鑒定、研究工作是因為從小就跟著父親接觸這個,自己就喜歡這個,別的工作再好、再多錢,沒有興趣。那你買書畫道理也一樣,你不懂也不愛,也不想學不想了解,只想按炒股那樣炒這個,我建議你乾脆不要看人家賺錢眼熱,你根本就不該碰這個,你不夠資格玩兒這個。
因為什麼?
現在在書畫上掙了大錢的,首先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意,當初是出於愛好買了一些好東西;其次就是人家都拿了一段時間了,這中間有一個沉澱、賞玩、學習、研究的過程。有不少老藏家都是通過最初的一時興起到潛心鑽研,成了鑒別某個書畫家或者某個流派作品的專家,人家那叫真品味,真收藏,享受的已經遠遠超越了“砸錢”的低級層面,什麼叫“玩兒”呢?重要的不就是享受玩兒的樂子嘛!而不是今年剛買到手,就猴急著琢磨明年賣誰去。
書畫收藏不是僅僅錢的問題,你對東西沒概念,即使你在一時可以出大價錢買到東西,你並不真正了解、認可和欣賞它的好,你也會像以前跟著我買書畫的那些老總一樣,留不住好東西。我在和訊網和嘉德拍賣舉辦的《芝蘭雅集》講座時也強調過這個觀點,就是書畫是一項高端消費,參與的人,特別是有心收藏的人,也要和這種高端匹配才行,無論是文化知識,還是品味修養,亦或是平和淡定的心態,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人心不古的年代,心態的把持和涵養恐怕比什麼都可貴。否則,你花了錢、費了神,最後弄了個雷自己頂著幹著急,那還不如趁早別趟這趟渾水。
其實,新買家可以通過對老藏家的觀察、學習獲得寶貴經驗。老藏家們都是進場有了相當時間的人,對書畫史、書畫買賣和收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對這個市場的規律有較為清醒的認識,自己的藏品不僅在數量上有了規模,在品質上也憑藉自己的學習和專家的把關有較為公允的保證,另外,他們對於書畫怎麼玩兒,市場的大趨勢等等都有自己成熟的看法。
對這個人群來説,一方面現在是個價格新高峰,自己的藏品已經有了豐厚的獲利;另一方面,通過他們多年的積累,逐漸提高了眼力和欣賞、收藏品味,特別是那些早期購藏的東西,由於各種原因存在真假混淆、良莠不齊的情形,因此,優存劣汰,見利解套是必然的、明智的選擇。春拍時一些藏家拋出一部分不滿意、不夠精的作品,變現一批近現代一般作品,換成古代名家的一兩件精品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從這一點看,可以説在某種程度而言,這些藏家已利用市場的好行情,趁機既能完成自己收藏的一次完美迴圈,也能主動將藏品結構進行“換檔”和調整。
根據我對身邊的一些大收藏家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和以往隨性式的購買大大不同,近一兩年來藏家特別是買古代書畫的藏家,他們比以往更關注作品的珍稀性、易變現程度和市場關注度。當今的許多藏家大大不同於以往的老藏家隱蔽、低調和謙虛,他們中的一些人不僅更高調、更張揚的願意引起行家、媒體艷羨、關注的目光,對一些作品的購藏,也比以往的老藏家對書畫專業知識更少、對專家的依賴度更低,而且新、老藏家最大的區別在於,新藏家很少有時間或願意花費時間去學習、研究相關的書畫知識,而是把這些應該提前做好的功課交給拍賣行或者身邊的“參謀”。藏家對價格和升值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作品內在歷史、文化價值的關注,仿佛在每一次成交之後,除了令人咋舌的高價之外,其他的一切再也無法勾起藏家的興致。所以,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在高價背後,對書畫的喜愛、對藝術的癡迷更多些,還是投機獲利的動機更實在、更突出一些。
我在為一些收藏家制定收藏企劃時,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提問:“我什麼時候能完成建倉?收到100件齊白石或張大千?”“您老是説讓我説我喜歡什麼,我怎麼知道?您説吧,什麼好咱買就是了”。這種急切而盲目,代表了大多數新入場的買家的普遍狀態。有些專業研究人員總是對這種“有錢沒腦的傻大款”採取嗤之以鼻的態度,我是不贊成的。畢竟這些企業家願意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金錢用於購買、收藏我們民族的文化藝術作品,這是好事,誰也不是生而知之,術業有專攻嘛,為什麼我們博物館的專業人士不能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知識為這些收藏家提供幫助,而要自愛自戀的躲在象牙塔裏充清高呢?何況,以往任何一位德高望重的鑒定家都和書畫市場、收藏家保持了緊密甚至是親密的聯繫,沒有收藏活動,鑒定家的知識何來用武之地?一生所學豈非屠龍之術?
所以,對於收藏家的引導、支援、幫助是有益的,也是有助於鑒定家自己的提高和進步的好事。兩者之間是一種很好的互利、互補的關係。
説到引導,首先就是培養興趣的問題。對於新入場的人,他需要一個初步的收藏計劃,之後慢慢地通過實踐慢慢地磨合、調整,隨著他的學習和對市場的參與,有可能他的興趣點會逐步確立或隨著藏品的增加而轉移。所以,明確興趣所在是藏家甄選作品過程中最為首要問題。
言利無可厚非,但書畫的收藏畢竟首先是文化層面的消費,如果興趣是在東西上,而不是僅僅是在錢上,那通過收藏所獲得的樂趣也會更多些,享受的層次也會更高更豐富些。這就像女孩子買包包,你是更中意款式、顏色呢還是只關注它值多少錢?我想,心愛的東西肯定要比貴東西給人的愉悅大得多吧!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就像你對一個美人發生了愛情。你會利用一切機會接近她,費盡心機琢磨、銘記她的相貌、衣著、習慣以至家庭背景、工作環境、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等,你花費多少心血,你就有多大的可能贏得芳心。這就如同收藏家對一個書畫家的藝術和作品發生興趣的初期。
贏得芳心獨許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現在時髦的話説“愛還需要經營”,所以,買進作品後精心的保藏、專注的研究、藏友之間的交流互動、請教專家學者、讓藏品參加展覽、出版著錄等等環節就構成了“經營”的大思路。隨著這些活動,藏者對於藏品會有全新、深入的理解,歷史上無數收藏家達到的“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並不是天方夜譚,因為什麼?就是愛,是誰也搶奪不走、誰也改變不了的興趣,因為興趣深深的種在內心深處,就不覺得行萬里路是苦,讀萬卷書是累。
在我們故宮武英殿的書畫館展覽時,你會在不經意間瞥見某個赫赫有名的大收藏家的身影,那一絲不茍、專注而專業的精神、那見到銘心絕品流露出的歡喜讚嘆,分明是伯牙與子期之間的心心相印。每當這時,我總會有一些感動,因為我們民族文化縷縷不絕的血脈會在這些人士的手中得以傳承;我也會有些許惶恐,收藏家們的刻苦和努力,讓我這個不用功的懶蟲額頭冒汗。
相信我吧,為了你愛的所有美好,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