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杜甫詩意冊》第一開逾半空間"留白",以表達山谷中的霧。佳士得中國書畫部主管江炳強形容,有關手法在當年屬大膽創作,"當時無人敢這樣畫,但你又可以從中看到霧後的山勢"。
據香港明報報道,出生皇室、亡國後出家的明末四僧之一石濤,屬中國書畫的革新派,其代表作《杜甫詩意冊》將於下月28日公開拍賣。別號“苦瓜和尚”的石濤,畫功別樹一格,作品罕有地落入民間,並首次曝光,佳士得估價1.2億元,若以此價賣出,將打破歷年中國書畫拍賣紀錄。
清初名僧 擅用水技巧
石濤本姓朱,明崇禎十五年出生,明朝滅亡後不久削發為僧,別號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等,他自幼學畫,愛雲遊四方,現時可見的最早作品是他16歲時所作的《山水冊》,主張“我自用我法”,反映他的獨特風格。
佳士得中國書畫部部門專家遊世勳指出,石濤屬中國山水畫的革新派,以寫生手法繪畫山水,“他最著名的話是‘搜盡奇峰打草稿’,即走畢天下感受山的氣勢和不同變化,但不會實時畫下來,而是把草稿記于腦中,回家創作”。石濤最擅長“玩水”,能好好掌握用水的技巧,營造出不同的氣氛及效果。
《杜甫詩意冊》第三開,石濤用水營造下雨感覺。"有些雨落在山前,有些在山後,有些在水上,空間感覺很明顯。"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專家遊世勳説。
下月拍賣 佳士得估價1.2億
下月28日將於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賣的《杜甫詩意冊》是石濤晚期的作品,畫冊共有八開(即8幅),全部繪畫江南山水,再配以杜甫詩句,其中第一開逾半空間“留白”。“當時無人敢這樣畫,屬非常大膽,但又令人感受到大霧後的山勢。”佳士得中國書畫部主管江炳強説。
第三開更巧妙地用水繪出如大雨落入山峰間的自然美景,盡現空間感,“有行家一看這畫已‘嘩嘩’聲,接著什麼都不用介紹,嘆為觀止”,他形容《杜甫詩意冊》屬石濤的代表作,每一開畫均見石濤不同的創作手法,如在第七開,石濤透過逐層“染墨”的技巧,把石、山、樹的質感表露無遺,“染一層墨後,要掌握到紙要多幹才染第二層,掌握得不好便不能見到層次感”。
遊世勳説,石濤畫功別樹一格,屬當時的革新派,但在清代人人追奉皇家畫作的風氣下,石濤的畫作最初未廣受欣賞,直至清末國家積弱,人心求變,石濤創新突破的風格漸漸受畫家重視,“張大千和傅抱石均有學他畫山水”。
時至今日,石濤的畫作分散于美、中等地的博物館,甚少落入民間,江炳強不願透露《杜甫詩意冊》藏家名字,只説是內地人。由於中國書畫市場近年發展蓬勃、,加上此畫在藝術水準、罕有性等方面均非常突出,因此佳士得估計其價值達1.2億元,打破歷年中國書畫拍賣的紀錄。
除了巧妙用水,石濤的"染墨"技巧亦超然,令一草一木的質感表露無遺。"染一層墨後,要掌握到紙要多幹才染第二層,掌握不好便不能見到層次感。"江炳強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