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發 歡迎毛主席
傅植桂 大字報好
吳冠中 北國風光
蔣兆和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今年是建國60週年大慶,“紅色經典”拍賣的烽煙早在上半年的春拍中已經點燃,先後爆出了諸多天價拍品;秋拍將至,中國嘉德在國慶前率先召開新聞發佈會,力推其秋拍中精心組織的“新中國美術”專場。記者特意連線嘉德專家,讓讀者有機會聽聽他們的初衷與高見。
本報記者 邱家和
嘉德秋拍力推“新中國美術”專場
國慶60週年大慶之前,國內拍賣業旗艦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將在今年秋季拍賣會上推出“新中國美術”專場,屆時將由嘉德書畫部與油畫雕塑部合作,共同推出20余件“紅色題材”的書畫與油畫雕塑作品。
“紅色經典”有鮮明特徵
“紅色經典”是“紅色題材”作品中的頂尖精品,而在中國嘉德的專家看來,所謂“紅色題材”主要是指1949年至1976年間採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一批反映中國革命歷史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品。它們帶有特殊年代的印記,比如,在構圖上,突出領袖和英雄人物;在造型上,舞臺化傾向明顯;在色彩運用上,“紅、光、亮”是其典型的特徵。
“紅色經典”歷來是拍賣場上的寵兒,僅以中國嘉德為例,創下了眾多紅色經典的拍賣紀錄:1995年嘉德秋拍,劉春華1967年創作的著名油畫《毛主席去安源》,以605萬元的高價成功拍出,標誌著“紅色經典”油畫正式進入內地拍賣市場;2005年嘉德秋拍,推出了陳衍寧的油畫《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以1012萬元的高價成交;2007年春拍,陳逸飛的《黃河頌》以4032萬元的天價成交,刷新了當時內地油畫作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
“紅色經典”炙手可熱
今年是建國60週年大慶,“紅色經典”再度成為拍賣市場炙手可熱的焦點,在今年春拍中已然顯現:同樣在中國嘉德,文革美術的代表作——沈嘉蔚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拍出了795.2萬元的佳績;北京翰海推出的;北京保利推出的陳逸飛《踱步》,更是以4043.2萬元,刷新了陳逸飛作品的成交紀錄。
不僅如此,據中國嘉德的市場專家觀察,建國60年大慶也點燃了廣大投資者對紅色收藏的極大熱情,令紅色收藏再度升溫: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北京、上海等地的紅色藏品市場價與去年相比已實現翻番。這些,都預示了今年秋拍“紅色經典”將烽煙再起。在此背景下,中國嘉德推出新中國美術專場的做法可謂領風氣之先。
書畫側重藝術家情感表達
專場的書畫部分有李可染的作品《井岡山》,還有趙樸初題跋的董壽平《大紅梅》等一批珍罕作品。如何判斷這些作品的價值?中國嘉德書畫部的專家郭彤女士表示,對“紅色題材”作品的判斷應該注意兩點:一、作品在當年的美術創作中所佔的地位;二、作品從藝術家創作縱向發展的角度的重要性。
蔣兆和國慶日代表作
由此來看,蔣兆和與程十發的作品都稱得上是代表作。專場中書畫部分最亮眼的是蔣兆和283×132釐米的大幅作品《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作于1949年10月1日國慶日。蔣兆和曆盡舊社會磨難,對舊中國勞動人民遭受的欺辱與苦難,對新中國成立後勞苦大眾翻身做主人的幸福都體會尤深,藝術家以仰視的角度描繪了手持鐮刀、身著工農服裝、高舉五星紅旗的主體形象,表現了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真實感受;對畫面背景上歡呼雀躍的工農群眾,則採用虛化白描的手法,與前邊象徵和平的鴿子相互呼應,強化了作品的主題。在技法上,畫家採用傳統的骨法用筆,遊走跌宕的線條並施以山水畫皴擦點染的技法,融匯西方造型和採光之長,把人物塑造得更加豐滿,神采奕奕。
程十發連環畫描繪毛主席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作品,是程十發創作于1958年的連環畫《歡迎毛主席》,這是程十發一生唯一一部以毛主席為主角而創作的連環畫,頗為珍貴。當時年輕的程十發正值加入中國共産黨第二年,充滿了對黨對毛主席的熱愛,整部連環畫全部用中國畫形式錶現,這在繪畫上是極大的挑戰,16幅作品中描繪毛主席形象的有6幅,每幅畫面用不同的角度、姿勢,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領袖和兒童在一起的歡快場景。上海少兒出版社以特大尺幅的開本彩色精印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歡迎,並多次再版。
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互相補充
郭彤又指出,書畫作品,不像油畫那麼有主題性,那樣表現重大題材,專場中的大部分作品出自從1949年以前走過來的名家,身為水墨畫家,在建國後都經歷了適應過程,承受了心理衝擊。尤其是擅長山水、花鳥的畫家,相對於西畫不那麼容易。山水畫家,多從紅色聖地的描繪入手,或者像陸儼少那樣從唐詩宋詞的詩意入手,相對而言,花鳥畫家最難。如這次徵集到的于非闇的作品《化被草木》,畫的是牡丹,在題跋中強調這牡丹“恭逢盛世”開得更大更紅。表達了藝術家的心情。還有黃胄筆下的幼兒園等,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來表達藝術家的心情,因此選件時側重於五六十年代的作品,體現了藝術家發自內心的對新社會的熱愛。
她還強調,“紅色題材”與中國藝術的特色有關,是一個特別的領域,其收藏價值取決於其所包含的特殊的價值:一般而言其中的歷史價值是不容置疑的,同時,藝術家自身的地位還是由其藝術造詣所決定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應該是互相補充的,離開了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是否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就是個疑問。她還告誡藏家應該堅持價值判斷,在市場升溫的背景下首先要拋開市場給作品添加的熱度,關注作品的藝術價值。
具體作品要區別對待
在專場的油畫部分,一些名家名作赫然顯現,嘉德油畫部專家孟祿新表示,雖然“紅色美術”這個板塊會升溫,但具體作品還是要區別對待。
吳冠中《北國風光》領銜
油畫部分中,一些“紅色題材”的名家名作赫然呈現:傅植桂的《大字報好》,郭紹綱、惲圻蒼的《毛主席領導我們在大風大浪中前進》,靳尚誼的《毛主席視察上鋼》,肖鋒、宋韌的《白求恩》、湯沐黎的《轉戰南北》等,都是在當年産生過較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其中最難得的是吳冠中的《北國風光》,那是吳老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所繪的大型壁畫的畫稿,他本人曾這樣評價這幅畫稿:“畫稿並不小,並且是盡了全力的,所以其實不再是‘稿’,已體現了巨幅作品的最終效果。”作品以毛澤東詩詞筆下的“北國風光”為主題,擷取了中國北方自然景象的氣勢磅礡,糅合了中國筆墨的細膩筆法和西洋油畫的濃郁色彩,是吳老極為珍貴的畫作,值得期待。
王式廓《血衣》
王式廓的《血衣》也是一件重量級作品:從1950年開始構思,到他1973年5月23日去世,創作過程前後歷時二十多年。該創作原計劃以油畫形式完成,但1957年作品尚在素描草圖、習作階段時,就被中國美協機關刊物《美術》重點報道。1959年十年大慶時,剛落成的中國革命博物館組織首展,要求王式廓在比較緊的時間內將《血衣》全幅創作完成,但因時間過於倉促,他將為創作油畫《血衣》積累的素描草稿、習作順勢轉換升級,趕制出了素描《血衣》,在新中國美術創作中第一次實現了以素描表現重大主題。此次上拍的《血衣》草圖、素描共65幅,屬於王式廓創作素描《血衣》前完成和積累的部分,系統地展示了王式廓《血衣》構思和創作過程,其中除個別草圖和習作外大多未曾公開出版。
不要刻意強調“紅色題材”
孟祿新還透露,當時規劃這個專場的初衷不是搞“紅色題材”專場,所以叫“新中國美術60年”,設想要徵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但由於徵集上的各種因素所限,最後徵集的作品偏重於文革之前與文革前後的作品。他還指出,改革開放前的30年,美術創作有國家支援,有大量印刷品的出版發行,還有媒體的大力宣傳,往往産生重大影響。改革開放後的30年,藝術走向多元、走向市場,不再有往日那樣廣泛的覆蓋與影響。
他認為,不要刻意強調紅色。“文革美術”中發展到登峰造極的“三突出”、“紅、光、亮”等,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但那只是一種分類形式。其實各個時代都有一些微妙的東西,因此,還是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把握作品。今年春拍沈嘉蔚的作品高價成交後他就指出,當年全國各地都在搞“紅色美術”,但不同藝術家的不同作品差別很大,不見得沾了“紅”字就張張高價,其中還是有三六九等的,要區別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