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舉辦紀念力群誕辰一百週年作品捐贈儀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7 07:06:1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2年12月26日下午,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紀念力群先生誕辰一百週年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美術館7層舉行。2006年,力群先生曾將所存版畫作品全部捐贈給國家。值此力群先生百年誕辰之際,家屬秉承力群先生藝為人民的奉獻精神,再度將家中余存力群先生木刻原版悉數捐贈中國美術館。這一項目,是目前中國美術館收藏版畫家木刻原版數量最多的個案。此項捐贈,是“20世紀國家美術收藏和捐贈獎勵專項計劃”項目2012年度的一大收穫。

此項捐贈數量共計176件,承載著先生刀筆生涯的木刻原版,因其存世的唯一性而彌足珍貴,其中包括87幅版畫作品的木刻原版166版、中國畫1幅、書法1幅、畫稿7幅、楊鳴山油畫《力群肖像》1幅,同時捐贈力群先生所用木刻工具、手稿、書信、證書等實物及文獻資料。這些捐贈品對原先118件館藏力群先生版畫作品可謂錦上添花,對展示和深入研究力群先生的創作可提供詳實完整的文物和資料。這樣,中國美術館所藏,基本包攬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的完整原版,與版畫作品一起,印證了力群先生一生追求藝術的心路歷程和創作道路。

力群(1912—2012)原名郝麗春,山西靈石人。1931年考入國立杭州藝專。1933年參與組織“木鈴木刻研究會”,並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40年到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教員。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美術》雜誌副主編、《版畫》雜誌主編、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等職,獲“中國新興版畫傑出貢獻獎”。

力群先生是中國著名版畫家,新興木刻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延安學派”版畫家的典型,其七十餘年的藝術生涯貫穿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的大半歷程,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豐碩的創作成果。力群早年受魯迅先生的影響,以木刻為武器,投身於民族解放鬥爭,其作品表現出對勞苦大眾的滿腔熱情。抗戰時期,力群奔赴延安,創作了《飲》、《延安魯藝校景》、《豐衣足食圖》等影響廣泛的代表作品。展開了他一生忠實于生活,為人民服務的藝術創作主線。此次捐贈的木刻原版中便有此時期代表作品之一《豐衣足食圖》(1944年)的完整原版7版,是力群先生1949年之前創作的木刻原版。此作原為新年畫,力群在此基礎上,刻成套色木刻,以烘托春節氛圍,很好表現了陜北農民家庭幸福歡樂的情境。作品吸取了我國民族和民間美術傳統的表現方法,塑造了簡潔明快、色彩艷麗、富有抒情性和裝飾美感的藝術形象。解放區套色木刻于1943年興起,是“延安學派”在此時期中國版畫發展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力群積極探索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民族版畫風格,創作了一大批富有裝飾性和抒情情調的新作品。套色木刻《百合花》(1954年)、《瓜葉菊》(1955年)都是要表現花的欣欣向榮和純潔之美,可謂20世紀5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黎明》(1957年),只用了三個色板,創造了一幅表現山區人民生活的富有意境的風景畫。20世紀60年代作品中,以1962年的創作尤為突出,力群先生自己曾做過評價,認為該年是其創作的又一個高峰期。《春夜》(1962年)是根據在吳忠市棗園大隊紅旗人民公社院內晚上開會的生活體驗創作的,從現存的4版木刻原版中,可以知曉力群先生在套色印製時將淡綠色壓在紫赭色之上而産生了一層薄雪的效果,天空出現皎皎上弦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一個春雪已停的清朗之夜。黑白木刻《林茂羊肥》(1962年)學習了民間剪紙效果,在黑羊身上刻了兩排剪紙慣用的小三角作為裝飾,刻白樺的枝葉時採用了湖南印花布斷線的手法,使畫面增加了裝飾風味,具有山歌般情調。20世紀80年代的代表作品中,黑白木刻《林間》(1980年)描繪了深秋時節麥積山林間松鼠跑跳嬉戲的景致,既表現了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也表現了生命的歡躍。現存3版木刻原版的《歸牧》(2002年)和現存5版木刻原版的《春天》(2008年),是力群先生晚年的套色木刻佳作。其線上條的刻畫上更為灑脫和寫意,畫面中呈現出一種隨性而優美、抒情的意境。值得一提的還有楊鳴山先生創作的《力群肖像》油畫一幅,此畫既是藝術家間交往的見證,同時成了我們了解和研究楊鳴山先生創作風格和藝術歷程提供了很好的實物依據。

捐贈儀式現場

捐贈品

《歸牧》套色木刻版畫 55cm×39cm 2002年

《林間》黑白木刻版畫 38cm×39cm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