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將引發藝術與商業的合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5 13:05:00 |
文章來源: 羊城晚報

國際拍賣行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

中國畫藝術尚處在價值洼地

和國外作品相比,中國的藝術品處於嚴重低估的狀態。同為大師級作品,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只有國外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二線三線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差距更大。

藝術品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審美與哲學內涵,其價值還取決於所在國家文化的價值。中國藝術品濃縮了中國上千年文明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理解,是中國上千年文化智慧的沉澱,具有深厚的內涵價值。大國崛起必然伴隨著本國特色文化的強大,而真正的強國也需要發展具有本國特色的文化産業。而中國文化目前在國際的影響力較低的情況將不會長久存在,隨著大國崛起,人們將日漸認識中國文化內涵,文化相關資産也會進行價值重估,這也是中國藝術品未來潛力之一。

中國經濟轉型與産業升級需求

中國奢侈品市場,仍然是一座未開啟的金山。奢侈品市場較為成熟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在奢侈品消費增長的初期,消費量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是個人用奢侈品,而後期將逐步由具體的奢侈商品轉向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體驗。我國的奢侈品大部分還集中在奢華的服飾、香水、手錶等層面的個人用品上,而在歐美成熟國家,奢侈品的範圍應該是所有擁有最高的品質,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性的産品,其體現的是一種時尚、高雅的生活方式。奢侈品的範圍涵蓋服裝、首飾、銀器、銅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裝潢等等,其內涵價值往往體現某種傳承與經典。

作為有中國特色的高雅藝術,中國藝術品需要戰略眼光和品牌宣傳手段,使藝術與時尚相結合,通過不同的衍生産品載體,使中國藝術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流動起來,在流動中實現價值。除了辦展、布展等藝術品租賃業務,在國外還有將藝術家的創作融入高檔服裝設計、高級瓷器、裝飾藝術、高檔酒類標簽、高檔酒店裝飾等等的方式,借助這些方式開發本土奢侈品,在弘揚中國文化的同時,使得我國本土的奢侈産品為本國與外國國民所熟悉和熱愛。

正所謂“盛世收藏”,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處於價值洼地的中國藝術品投資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具有巨大投資價值。隨著居民財富增長,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中國經濟的轉型都將為中國藝術品在國內外贏得更大的認同與需求。

連接:

國內外藝術品投資常見模式

藝術品投資有較高的專業要求,運作管理相比一般基金、信託有其大為獨特之處,且能夠獲得較佳收益率的投資一般要求投資運作週期較長,歐美國家藝術品投資的週期多在7到8年,甚至更長,而中國的藝術品投資週期多在5年左右。隨著藝術品投資價值的日益顯現,畫廊、拍賣行及藝術品投資(諮詢)公司、文交所等機構層出不窮,除此之外,國內外機構參與藝術品投資還有以下組織模式:

1. 藝術品組合基金模式。此模式常見於國內外藝術品投資基金,投資週期2—10年,通常收取佔投資總額2%一5%不等的管理費用,如果年收益率超過6%—10%,再另外從超額利潤中收取30%—50%的分紅。

2. 藝術品“PE”基金。此模式主要投資于當代藝術家作品,通過與藝術家簽訂協議,使藝術家專門為其創作作品,基金有權利優先購買這些藝術家的作品。

3.藝術品對衝基金模式。在國外金融及藝術品較為發達的市場可能存在該模式。模式中投資人在買入藝術品的同時,買入與藝術品相關公司的股票的看跌期權,以對衝藝術品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4.藝術家共同信託模式。通過建立藝術家共同信託,藝術家參與信託計劃並每年提供意見藝術品,藝術家擁有作品的所有權而將經驗權轉讓給信託計劃。信託計劃運作若干年後賣出藝術品,所得收益由創作藝術品的藝術家、信託公積金專戶、信託運營方按一定比例分得。

目前,隨著藝術品投資價值顯現,金融投資機構在投資標的方面進一步放寬,機構投資藝術品的數量、産品結構及模式日趨豐富,為解決藝術品投資資金來源、運作及退出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在越來越多機構搶灘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當下,及早入市,與優秀的藝術家簽訂合作協議,儘早積累資源,將有利於在該市場佔據有利地位並獲得更為可觀的預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