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2012年9月29日,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體活動之一的紐約時報中文網北京設計論壇在北京柏悅酒店召開,本屆論壇首次與國際主流媒體《紐約時報》中文網形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邀請了8位享譽國際的設計規劃專家學者,圍繞“建設設計之都,提升城市品質”的主題展開智慧激蕩和碰撞,分享先進的城市設計理念,進行北京“設計之都”建設的戰略思考。
在全國領先的科技資源與設計資源使北京已經在城市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規劃設計、時尚設計等領域形成優勢,創意設計産業園區等一批産業聚集區不斷成長髮展,開放包容的深厚人文氣質和由設計帶動産業轉型而形成的巨大商機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品牌和專業機構落戶首都。
“設計之都”既是對北京在創新設計領域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同時也為北京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什麼樣的城市是高品質的城市”成為了擺在北京面前的新課題。來自義大利、荷蘭、丹麥、加拿大以及香港和台灣地區的8位演講嘉賓兩兩組合,分別從古建保存、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園區建設和城市交通四個議題進行剖析演講和深度對話,以他們的成功經驗為北京設計之都建設建言獻策。
古建保存關乎一個城市歷史脈絡的傳承,北京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最具創意智慧的城市之一。散佈在城中的古建無不蘊含著天人合一、古典簡約的設計理念,啟迪著無數設計師的靈感與智慧。來自中國台灣的建築學者謝英俊在演講《常民(平民)建築互動式設計理念與實踐》中提出了基於當地歷史沿革和生態環境的傳統民居設計觀,建築設計師馬岩松則在《保護未來》的演講中,通過介紹北京、羅馬等地的老城改造項目,解讀不同歷史文脈對新建築賦予的不同態度,試圖在與過去的對話中,找到連結歷史和未來的契機。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在對工業文明進行反思,克服了一系列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特別是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廣泛的生態破壞,以及它們之間關係失衡後所做出的理性選擇,可持續發展決定著城市發展的命運。加拿大溫哥華城市規劃交通環境常務委員會主席安德里亞·雷默女士在演講中明確指出了應對城市環境政策挑戰的四個要素,也正是在這四個要素的推動下,溫哥華正向著世界最綠城市的目標邁進。荷蘭建築學會會長奧雷·伯曼與庫哈斯並稱為“荷蘭建築界兩個最優秀的大腦”,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領域,他更加關注年輕設計師在應對城市重大挑戰時的潛能挖掘。他認為有創意人才的儲備,城市可持續發展才有未來。
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的形成發展是北京作為設計之都的體現之一。在論壇的“文化創意園區建設”環節,全力打造的世界級文化創意園區——香港西九文化區的掌門人、國際知名的文化産業運營專家連納智在演講中分享了如何通過建設一個大型創意産業聚集區,革命性地改變城市的文化景觀。另一位來自中國台灣的著名建築學家夏鑄九,以寧波一座千年小鎮的現代轉型為案例,以小見大講述了城市文化創意産業作為經濟結構中的高端和核心環節,對於城市周邊製造業技術升級和産業轉型的帶動作用。
交通是城市品質的直觀體現,在包括北京在內的眾多超級城市都備受交通擁堵及其所帶來的環境及社會副作用所困擾時,丹麥哥本哈根卻經過了40多年對綠色出行的不斷推廣,成為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佳自行車城市和宜居城市。丹麥城市交通規劃設計師瑪麗亞·伍茲·丹尼爾森帶來了哥本哈根致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綠色騎行戰略交通規劃的經驗,以及為鼓勵騎車出行而不斷推出的諸如增設城市通勤自行車系統,自行車超級高速公路和專為騎行者修建的自行車庫等新舉措。城市交通和出行是一個龐雜的系統,來自義大利的城市研究專家卡洛·拉蒂依託最前沿的資訊可視化技術,來研發可感知的城市流動性系統,使未來的城市交通規劃和管理更加智慧,使城市變得更加智慧。
在北京設計論壇的對話環節中,8位演講嘉賓站在更為開闊的視野上,從人文建設、城市建設、活力建設三個維度針對北京的設計之都建設提出了更為切實的建議。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從環境到資源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國都面臨著許多老問題、新情況。北京設計論壇集聚國內外設計智慧,透過設計視角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向,通過對話讓北京分享國際城市設計經驗、彼此溝通,北京設計論壇將成為助力建設北京設計之都的設計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