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津大輔vs栗憲庭 藝術收藏比金錢寶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6 10:54:32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宮津大輔 1963年生於東京,職業是廣告公司職員,18年來,他用零用錢進行收藏,包括手繪、油畫、錄影、裝置、行為藝術與觀念藝術。

栗憲庭 197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推出“傷痕美術”、“鄉土美術”和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星星美展”等。

黃庭堅的《砥柱銘》拍出4.368億,張曉剛的《生生息息之愛》拍出7906萬港元……近兩年藝術品市場爆出的天價數字看得我們心驚肉跳,收藏似乎越來越成為財富階層才能享受的特權。但,這絕非意味著工薪階層便從此與藝術品絕緣。日本工薪族藏家宮津大輔便創造了一個用零用錢收藏藝術品的傳奇。近日,接著中央美院美術館舉辦“未來展”之機,這一全球著名的工薪族收藏家宮津大輔展開一次北京行。除了講座外,還與中國當代藝術推手栗憲庭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鑒賞標準

升值漲價對內心是種謊言

宮津大輔:我喜歡當代藝術,是因為通過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可以看到社會的同時性。而通過我的收藏,可以把我要對社會的看法想法,隨著這個藝術家作品讓其他人了解到。而且收藏同年代的藝術家作品,可以有很多交流。我喜歡畢加索、凡·高,可人家已經不在了。反過來,如果我收藏同年代成長的藝術家作品的時候,買回家以後,我覺得有一段歲月可能和這個作品聯繫在一起。這比金錢更寶貴,可以把這些畫當成自己的日記或者是生命留存一直保留下來了。

栗憲庭:你最開始收藏時要不要研究藝術家?要不要看日本整個藝術界對這位藝術家的評價,還是靠自己的喜歡?

宮津大輔:我到現在為止,收藏的第一個選擇要素就是自己喜歡還是討厭。在這個基礎上會遵循自己本身內心喜好來做這個收藏選擇。將來會不會變成有名的畫家,會不會升值,會不會漲價,這些因素對內心來講是一種謊言,我一般不會考慮。

類似我在收藏蔡國強、楊福東時,他們都非常年輕,而且他們所進行的創作是其他人都沒有涉獵的。但我看到後,覺得非常有趣,他們也具有獨創性,所以就把他們創作的作品收藏了。

栗憲庭:此前也有人問過我:你選擇藝術的標準是什麼。我説,感動我的。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和這些藝術家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那種能感動你、激勵你的藝術非常真誠、非常真實。當時,我們雜誌編輯會有意見分歧,一些老的編輯會認為當代藝術作品不好,但我覺得好。那時我就在想,一件藝術品為什麼會有爭議。其實最終不是藝術品本身,而是你用什麼來看待它。也就是説中國處於價值觀很動蕩的時代,這樣一個價值體系發生變化的時候,卻往往能出真正具有強烈感動人的東西。

成名推手

藝術家成功與否並不重要

宮津大輔:我選的都是藝術家剛出道時。可能有些收藏家在收藏時會做很多預習工作,了解藝術家的代表作、創作的一些基本情況。但這些工作對我來説還不是很重要。我是去畫廊去得比較多,看了不少的畫。自己喜歡、有感覺就會買。我覺得通過作品能感受到藝術家好玩的想法以及時代性,這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辦法判斷你收藏的藝術家以後會不會紅。我最初收藏的想法就是哪怕是一點點力量,能對年輕藝術家有所支援的話也好。我希望這個年輕藝術家能夠多走遠一步。因為藝術家給了我很多東西,我從藝術當中獲得很多東西。從某種意義來説,我把支援年輕藝術家作為一種對藝術的回報。

栗憲庭:30年來,我捧出來的藝術家不是都成功的。上世紀90年代,我看網路上有人説,老栗讓誰火誰就火,讓誰死誰就死,這個神話是不可能的。我策劃的一些藝術家也有完全沒有成功的。對我來説,以後藝術家能否成功一點都不重要。主要是這個藝術家感動我,我在看他藝術時的看法,其實也是在表達我自己。

宮津大輔:我覺得一邊收藏一邊上班是非常辛苦的。而之所以支撐我持續18年收藏動力的不是想到這些藝術家是否會成名,而是希望能夠結識越來越年輕的、有才華的藝術家。

中國市場

讓大眾也能消費藝術

宮津大輔: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開端是由誰來發動的,最早第一批買家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

栗憲庭:中國當代藝術最早的買家實際上是外國人。比如説最早的星星美展在北京展出的時候,當時有一個詞叫做外交公寓裏面的藝術家。他們除了在外邊做展覽,也經常會在外交官家裏面做展覽。這些外交官就是當時最早的藏家隊伍,他們會將作品帶到西方去,介紹另一些西方藏家介入,他們就成為一個中間人。

宮津大輔:不過,我注意到正好是2000年前後,中國也有藏家收藏中國的當代藝術了。當時從大使屋子裏跑到現在的畫廊,現在畫廊又從線下跑到線上去了。

栗憲庭:我覺得整個社會進入收藏系統,進而共同建立這個收藏的體系,一定是多元的,線上和線下的。我在2005年提出了三級市場制,大家都認為(藝術市場)是兩級市場:畫廊和拍賣行。那麼我加了第三級市場,平價市場,像賣白菜一樣,讓大眾能消費得起藝術。越多的人參與到藝術收藏裏面就越好。當然,這不是一兩天的時間,甚至需要一兩代才可以完成的。

快問快答

新京報:你購買藝術品主要是通過哪個渠道?

宮津大輔:我買作品時主要是通過畫廊,因為我不想與藝術家交流錢的問題,我覺得與藝術家有其他很多事情可以交流。

新京報:你好像也沒有藝術顧問。

宮津大輔:我是一個上班族,沒錢雇藝術顧問。我只能自己逛美術館和畫廊,自己了解藝術家,發現藝術作品,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新京報:你公司同事知道你收藏家的身份嗎?

宮津大輔:我上班的地方與藝術圈不一樣,我做收藏都是瞞著公司偷偷在做的。不過最近媒體報道多了,公司也有些同事知道我收藏家的身份。有些同事就會偷偷地問我,希望我帶他們去逛畫廊。但在公司這些都是偷偷的,也不是公開狀態。

新京報:這18年來,你每年花費在藝術品上的經費佔你收入的多少?

宮津大輔:除了基本的生活費、分期房貸、學費等生活必須的費用外,我其他的錢全用在藝術品收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