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對話》:關於資訊設計、文化、視覺溝通的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30 11:07:5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80後的童年裏,大概都有著這樣的記憶:一家老小圍坐在電視機旁興致勃勃地等看一個節目,有時也為了搶頻道和家人爭執不已。在那個電視廣告也讓人欣喜的時代裏,我們獲取資訊的渠道簡單而直接,一部小小的電視機,卻寄予了人們想要將目光擴展向整個世界的期待。

十幾年間,資訊技術發展之迅猛讓人難以想像。和網際網路的四通八達、無所不能相比,我們“抱著電視望向世界“的時代早已遠去。如今,收集資訊變成了可以“信手拈來”的事情。而讓人困惑的是,面對這鋪天蓋地的資訊該如何篩選?在人們的視角從擴張到收縮的轉變中,資訊設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

資訊設計——乍聽起來是一個偏向於抽象概念的片語, Information design則太容易讓人聯想到類似于數據庫一樣的資訊工程學內容,而實際上,資訊設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就仿佛影子和人一般形影不離。道路指示牌、地圖、作業系統界面,圖表……這些設計也許因為太過平常而都被我們所忽略。因為當資訊通過一種可視化的狀態被設計呈現出來時,本身就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然而什麼是資訊設計?在學術領域中,下定義恐怕是最困難的事情。資訊與我們形影不離,設計也很好理解,但當兩者結合,擦出了怎樣與眾不同的火花?資訊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何種地位?其發展軌跡呈現怎樣的態勢?這位從中央美術學院走出來,在義大利研究傳媒設計、曾在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任教又身兼義大利設計公司執行經理的設計師,以專業的深度,生活的視角從《圖形對話——什麼是資訊設計》這本書中,為我們解答了上述的所有困惑。

北京、上海、英國,義大利,獨特的經歷,讓作者跨越東西文化融匯不同學科,也讓這本書具有了“跨界”的氣質,一本跨越融合資訊設計、文化、視覺溝通的書籍。和名稱一致,書中採用了大量鮮活的圖片資訊,作者結合生動的案例以解説型的語言為我們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了資訊設計的橫向範疇與縱向發展脈絡,並提供了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參考案例。但千萬別以為它是一本艱深的教材類讀物,恰恰相反,此書的普及性和趣味性可以讓對設計一竅不通的人滿意,但也能同樣滿足一般設計愛好者的求知欲。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些?我想大概是因為他既是設計界的專家又有實戰派經歷的雙重身份,同時,也不得不説這也是資訊設計的魅力使然。而這本書的繁體版權已被台灣出版社買斷,也折射出此本書向我們所傳遞的獨特性。

從“紅綠燈”中看資訊設計,讓你聽懂生活中的《圖形對話》

紅綠燈中的資訊設計

資訊無處不在,生活中的很多資訊表達方式,如果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到公眾的生活品質、甚至城市的管理。上圖(左)就是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該交通燈的色彩和提示數字不一致,給人們的辨識帶來困擾。交通標示中色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哪怕它看起來似乎只是輔助資訊。

倫敦地鐵圖

倫敦地鐵圖的設計出現在上世紀30年代,可以説是現代交通圖的模版。設計者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和色彩區分空間位置,省卻了很多不必要的地面資訊,是現在設計的重要標誌。

實際上,資訊設計並不是一本新興的學科,在資訊設計的發展脈絡這部分內容中,作者講解得十分清楚,資訊設計的起源,從史前時代遠古人的結繩記事和岩畫便已開始,資訊的傳遞幾乎伴隨著人類進化發展的始終,它通過無意或是刻意的設計來闡述思想或者傳播文化,並且應用於各個領域中。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説資訊設計實際上是一門跨學科的文化。從文字時代到早期的數據圖形又到如今的綜合發展時代,作者縱向梳理出資訊設計的發展脈絡,並給出了具體的案例,通過圖形和圖表,説明資訊設計的多元化和功能性,帶給讀者很多新鮮的設計思維,為讀者打開一扇新的設計之門。

創意的火花是設計中最重要的因素嗎?簡約是設計中最能代表設計師品味的風格嗎?設計是一項更重效果的工作嗎?在閱讀完《圖形對話》後,匡正了我原本對於資訊設計的幾個誤區。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一直認為設計是一項創意型的工作,可以根據想像自由發揮,有時設計者本人的審美甚至可以引領潮流,但此書給出的啟示是:資訊的設計並非隨意,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主導設計全程的並非創意,恰恰該是理性思維。因為對設計而言,是要為資訊服務,確保資訊更為明確、有效地為人們所接受,在此基礎上,追求美感和創意。

咖啡分類圖——洛凱什·達克

在這樣一個産品極大豐富的時代,我們的認知速度總是落後於産品的研發。資訊設計提倡資訊視覺化,例如繁多的咖啡種類,用圖形來來介紹,其認知速度遠遠高於文字的描述。

相信大多數的設計師對於簡約設計會有種偏執的熱愛,正如多數消費者的概念中,簡約代表了一種現代的、時尚的、有品位的生活態度。我也一度認為簡約設計就等同於現代設計,進而等同於好設計,但《圖形對話》讓我領悟到,以簡約作為衡量設計的唯一標準或是設計的目標其實並不合理,因為簡約並非設計的唯一表現方式,尤其是對於資訊設計而言,不該用某種風格去衡量設計的結果。是選擇簡約還是選擇以優化整合為前提的複雜?風格應該根據設計門類與設計對象的特點來確立。

産品流通圖——拉納·烏洛尼

資訊設計可以讓複雜的數據宏觀的展示在一個平面中, 便於觀察,上圖是網路商店的銷售業績。

另外,設計是個過程,但這種觀點卻被大多數人忽略,這種誤解甚至連一些專業從事設計的人都會有,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速食時代裏,人們太過於重視最終的結果,在有想法之初預設了最後的畫面。這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如果由於過於看重結果,卻忽略了設計的本源就成了舍本逐末,當設計的需求和效果有所偏差時,孰輕孰重?如何取捨?喬幫主的蘋果系列已經給予了人們很好的提示,在這個注重體驗的時代,視覺效果還需要配有完美的功效,這兩者缺一不可。

水的足跡——蒂姆·凱可利

值得一提的是,書籍的編排順序上,也可獨見作者匠心。它從我們身邊的一個小小的案例入手,引出了資訊設計的概念,接著探討資訊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資訊的發展軌跡,從宏觀上讓讀者有所了解;繼而轉向設計的要點和分類,從微觀的分析切入,延伸到資訊設計的基本研究方法。最後,通過訪談案例,讀者可以直接與國際知名的資訊設計師對話。

合上此書,腦海中還留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數據圖形,什麼是資訊設計?這本書可以給予你答案,然而什麼是好的資訊設計?這依然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想,通過圖形對話能夠攝取到有限資訊,同時讓視覺産生美感,並領略到設計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這便可以説是成功的設計。當最具感性的設計與最具理性的資訊碰撞之後擦出的魅力火花,它可以讓你從一朵花中看見一個世界,一粒沙中窺見整個天堂,這時你會發現在精心設計的圖像中,我們得到的東西要遠遠大於原本想要獲取的資訊之外。這也如同讀完此書之後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收穫要遠超過最初閱讀的目的,即理解什麼才是資訊設計這個概念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