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家薛保瑕個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3 14:37:0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薛保瑕抽象藝術展開幕式現場

由中國美術館主辦,台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的“流動現實——薛保瑕抽象藝術展”于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1月10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的24件作品呈現出薛保瑕在抽象繪畫領域獨特的創造風格。作為推介台灣藝術優秀成果的重要平臺,中國美術館曾舉辦過劉國松、朱銘等老一代台灣藝術家的展覽,薛保瑕的展覽是台灣中年一代藝術家個展首次在中國美術館的亮相。

觀眾在觀看展覽

薛保瑕是台灣當代藝術名家,作為一位女性,她因在藝術教育、藝術管理和藝術創作多個領域均有建樹而備受注目。她曾任台灣美術館館長,致力於美術館的現代管理和學術建設,發起舉辦“亞洲藝術雙年展”,“亞洲青年藝術論壇”等活動,也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的美術交流,在任期間,和中國美術館合作開創了兩岸當代藝術雙年展,給兩岸美術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薛保瑕早年在台灣學習藝術,80年代赴美國紐約學習繪畫,獲紐約大學藝術博士。在留學期間,她認真研究西方抽象藝術的歷史和各家風格,以東方美學的視角審視和借鑒抽象繪畫的優長,吸收了戈爾基、德庫寧和波洛克等的風格,追求用筆的偶然性與情感表達的自由性統一,在已有的抽象繪畫形態中進行了個性化的創造。

觀眾觀看展覽

縱觀薛保瑕的藝術歷程,可見她在抽象藝術這種樣式中堅持了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精神性。她在運用抽象語言表達自己感受之時,注重畫面平面開展的形式,在點、線、面的組合中追求視覺的張力,升騰、馳行的筆觸呈現出活躍的生命感性;與此同時,她注重畫面縱向的空間深度,以濃郁的材料質地和厚重的涂繪肌理構築豐富的層次,由此創造出與藝術史已有抽象圖式不同的面貌。這種橫向展開和縱向跌宕相互交錯的空間,使她的作品擁有一個自足的、充滿精神意蘊的生命世界。第二是現實性,這是薛保瑕抽象藝術最為獨到之處。抽象藝術在藝術史上的式徽,緣因其形式的飽和,尤其是與外部現實的疏離。洞悉西方抽象藝術譽毀命運的薛保瑕,提出了自己在“後抽象”時代從事抽象的課題,那就是在抽象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之間找到關聯,由此,她的作品總有來自現實的動機,將現實的感受釀化為抽象的形式,轉化為抽象的符號,使抽象的語言因內容和意涵的現實性而成為當代的抽象。本次展覽的題目“流動現實”,點明瞭她抽象藝術獨具一格,尤其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生發的特質。

觀眾觀看展覽

在欣賞薛保瑕作品所呈現的新鮮生命感覺和經驗的同時,可以看到文化語境的影響。那些幾何抽象加上個性經驗的滲透痕跡,是現代主義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的個人表述,這也是後抽象時代抽象藝術的特徵。

薛保瑕對後抽象時代抽象藝術的思考和實踐,將引起兩岸同行對抽象藝術探討的興趣,也同時將滿足大陸觀眾了解台灣當代藝術狀態的願望。展覽開幕之際,台灣學者和大陸美術批評家共聚一堂,以“抽象藝術與本土文化”,舉辦薛保瑕藝術研討會。

薛保瑕作品欣賞

脈絡符碼

意向性的現象

差異性解碼